IT时报 -V6 新闻产业-
6新闻产业
  • ·一块大屏,指挥一个生态岛
  • ·用大数据、算法精准判断未成年用户

一块大屏,指挥一个生态岛

崇明城乡智能管理平台背后的电信云网融合

这个大屏幕让崇明生态岛更加智慧

  

IT时报记者孙妍
  高峰期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从高楼林立的上海市区来到“世外桃源”崇明,河道阡陌、橘黄蟹肥、绿树漫漫、候鸟栖息,供应着上海乃至全国的绿色农产品。
  在崇明区城运中心,一块103平方米的大屏幕像画轴一般展开,它整合着上千个生态传感器、上万个视频监控探头以及人口、地理信息数据库。
  神奇的是,崇明三岛上的一草一木、一岸一水都能透过这块屏幕与人“对话”:“我要报警,村民乱排放生活污水,河里的鱼虾蟹伙伴们都中招了!”“不好!这座工厂发生了危险化学品泄漏,田里的水稻、林子里的珍稀鸟类都要遭殃了!”
一草一木与人“对话”
  崇明位于长江入海口,水是这里世代繁衍的血脉,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的小河道,几十年前曾是当地百姓洗衣洗菜、钓鱼摸虾的清净之流,但一度因为工业排污和生活污水而发黑变臭。
  如今,这里的河道恢复了几许清澈,鱼翔浅底,白鹭觅食。令人疑惑的是,河道上偶有太阳能电池板漂浮其上,这难道与河道清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原来,这些太阳能电池板是给潜入水底的生态监测传感器供电的,传感器会监测水温、流速、溶解氧、氨氮含量等水质指标。
  还有更多的传感器散落在农田的土壤深处、林子里、村落里,配上蓄电池后,即便是阴雨天,这些“生态神经元”也能全天候采集数据。
  根据水气土林的不同性质,生态神经元每隔一段时间会打包生态监测数据,瞬息万变的水和气,几乎每5~10分钟就通过物联网发送到数据中心,每个数据包只有几KB,却让崇明岛上的一草一木、一岸一水与人“对话”。
  崇明区城乡智能管理平台的大屏上,一个生态大脑显示了一条预警——黄色紧急报警,这意味着该水质监测站点存在超标因子。屏幕上,显眼的蓝色亮点显示出可能存在的影响水质的因子,点击知识图谱,超标因子和影响因子的关系图就显示出来。再点击原因分析,系统便会唤醒水动力水质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找出污染源的实际位置,生活污水、蟹塘养殖、农业用地、植被等可以定位到具体的污染源。
  找到污染源后,智能管理平台会根据不同的处置级别,将报警信息派单给指定网格人员,同时将报警超标原因和处置建议推送到他的手机上,为他现场处置提供参考。轻微污染一般只需网格人员拍图、定位并说明处置过程,上传到App即可,但重大污染一般需要各部门联动。
  这套生态监测系统的雏形是横沙智脑,显示在大屏中央的生态大脑机器人已经3岁了,它诞生于2018年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前夕,尚属全国首创。2019年,在崇明区城乡智能管理平台建成之际,横沙智脑成为最具崇明特色的主题库被纳入其中。
  3年前,100多个监测点,近千个传感器,撒落在崇明横沙岛的各个角落,监测着水、土、气、林的生态数据。生态大脑机器人之所以能运转,单靠传感器采集数据可不行,它还包括数字孪生建模、AI智能算法、机理预测模型、卫星遥感等高能技术。
  未来,以横沙智脑为基础的生态监测触点数据将逐步增加至五万个,每年记录不少于200TB的生态数据。
一举一动事前预警
  从前,城乡管理靠的是人海战术,“被动”是常态,如何将事发应急、事后处罚转换为事前预警?“您好,有5件事件需要您处理哦!”在生态监测大屏上,生态大脑机器人实时报告着生态预警事项。
  它做到了即时处置,从采集数据到分析原因,再到问题溯源,整个过程直到派单后才需要人介入,进行现场处置与反馈。也就是说,事前预警可以由机器来独立完成。
  例如,当系统捕捉到水污染的预警后,它会自动画出区域,结合数据库里的人口、地理信息,立马研判出对哪条河、哪块地、哪个村、哪几户居民有影响,数据甚至详细到户主姓名、家里有几口人。
  从中期管理来说,每年都能对各乡镇、行政村的生态关键治理能力进行评估,形成一份份绿色审计报告。
  点击水污染预测,从模型预热到水动力模型到水质模型,再到扩散模型,短短几分钟就能预测如果一个工厂的危险化学物品发生泄漏,会对岛上哪些河道形成影响。
  从长期来看,每天都有数据对AI环境预测系统进行“投喂”,系统便能越来越精准地研判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在这块大屏上,土壤流失率、森林火险指数、空气质量指数等一目了然。
  想要把隐患扼杀在摇篮里,必须在预警发生时就有所行动。除了生态监测数据外,城乡智能管理平台结合12345市民热线的反馈和区网格中心的诉求,高发问题就能被暴露出来,比如乱扔垃圾、占道无证经营、机动车乱停放、乱晾晒等,网格人员不用再采取人海战术排摸,便能有的放矢地消除隐患。
一云一网深度融合
  2019年开始,崇明区就将两万多个视频监控探头整合起来,它们分布在旅游景区、车站码头、交通干线、商业中心等地,但在过去,这些摄像头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因为它们还不够“聪明”,比如捕捉不到乱扔垃圾的行为。
  在技术专家和AI企业面前,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识别的难题;在政府面前,需要解决的是当知道隐患后如何排除的难题。
  横在两者间的鸿沟如何弥平?
  横沙岛上的生态神经元传感器要如何选址,基层政府部门的数据如何梳理,在崇明城乡智能管理平台建设之前,上海电信通过横沙智脑、河长制等项目,逐步形成一套智能大脑的解决方案。
  算力、数据、算法并称为AI三要素,崇明区城乡智能管理平台的算力跑在崇明政务云上,而这一平台的数据跑在一张网格专网和政务外网上,网格、街镇、行政村等毛细血管的数据通过这两张网汇聚到大数据中心,背后是上海电信的云网融合。
  在崇明区城运中心大屏上,一条扬尘超标预警的处置结果被调取出来,是由新建江帆路一个地下车库工地引发的7次扬尘超标,系统报警后区城运中心进行复核,核实后便告知建管委和环保局进行现场处置,第二天便反馈处置完毕。联勤联动的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主要仰赖于一云一网的深度融合。
  崇明区城乡智能管理平台分成五大模块,包括生态治理、社会治理、经济管理、农业管理和应急管理。生态治理已经持续了3年,接下来,如何发挥视频分析技术以及摄像头的作用,将触角深入社会治理,将是更大的命题。“乱扔垃圾、占道经营等都会成为接下来的社会治理重点,此前,全国各地都来崇明取经智慧农业管理。”上海电信相关人士透露。
  5G和AI在这座“世外桃源”上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中国花卉博览会在崇明举行前夕,城乡智能管理平台已经对花博会涉及的所有管线都进行了风险评估,启动了水力模型预警,为花博会注入了“智慧之水”;台风来临之前,崇明三岛的雨量监测开启,易积水点、潮位监测点预警开启,所有应急抢险部门已经接入指挥中心。
  一张智慧大网,正在上海崇明生态岛上铺开,守护着岛上的一草一木、一岸一水、一人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