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6 新闻产业-
6新闻产业
  • ·一块大屏,指挥一个生态岛
  • ·用大数据、算法精准判断未成年用户

用大数据、算法精准判断未成年用户

上海试行“青少年模式”设置指南

  打开各类手机App时,经常会看到“青少年模式”的弹窗。以短视频平台为例,在青少年保护模式下,平台会在内容、使用时长以及消费等方面对青少年用户进行限制。例如,每天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每天晚间到第二天早上的时段内禁止使用该软件以及无法开启或观看直播,不能打赏、充值、提现等等。
  不过,不同软件在这一功能上的表现良莠不齐,据上海网信办前期调研,目前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普遍存在入口藏得深、覆盖不够广、身份识别不精准、专属内容池不丰富等问题。
  在2021上海市网络举报宣传月开幕之际,上海网信办推出《上海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设置指南(试行版)》,在哔哩哔哩、小红书、喜马拉雅、阅文集团、Soul、么么直播等18家网络平台推广试行,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采取积极的举措,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创作和传播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为未成年人织密网络保护网。《青少年模式设置指南》共有20条规定,分为“基本要求”“行业专项要求”“倡导性要求”三个层次,要求平台在做好信息内容安全导向管理的同时,不断丰富青少年专属内容池,以教育类、知识类、科普类内容为主,确保该模式下内容符合青少年认知水平,同时限制青少年模式下的搜索和推荐算法功能,在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方面最大限度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设置指南》要求网络平台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8-16周岁、16-18周岁)在充值、购买产品时对单次、每月累计金额设置上限;明确在青少年模式下不得开启打赏功能,未满16周岁的青少年不能担任网络主播等。
  在实名认证环节,《设置指南》鼓励有能力的平台探索使用非采集类人脸识别、身份证比对等技术验证青少年身份;对于已注册用户,可以通过大数据、算法定位未成年人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