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5 新闻产业-
5新闻产业
  • ·京东“打铁”:两把物流“尖刀”等待双11
  • ·太湖生态岛打造“双智样板” 百度Apollo商业化“提速”

京东“打铁”:两把物流“尖刀”等待双11

  

IT时报见习记者崔鹏志
  双十一电商购物节到来前,京东做了两件事。
  首先是10月17日,举办一场为双十一提前预热的“11.11全球热爱季启动会”;再是次日18日,主办一年一度的2021全球智能物流峰会(GSSC)。
  两场会议恰好都与“物流”革新有关。
  京东集团及达达集团副总裁何辉剑宣布,京东App将在首页单独开辟“附近”频道,使其近日上线的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购”加入双十一战场;而在物流峰会上,京东物流CEO余睿则首次对外阐释了自家“一体化供应链”的物流战略。
  这是一个信号。京东在物流链条上的战线正在延伸——在面向C端的下游市场,与达达集团合作的“小时购”全面进军即时零售;在企业服务的B端,拥有成熟仓配体系的京东物流正在回溯到生产、制造等上游环节。
  从诞生之日起,京东物流便从未摆脱遭受质疑的命运,连年亏损、业界不解,连马云都曾直言“不看好”。但在刘强东的坚持下,京东终于在物流上收获了竞争对手难以比拟的口碑和优势。
  从“物流”到“供应链”,或许正在成为京东进化的方向。
“小时购”布局即时零售
  “‘小时购’到底是什么?它是在京东所有生态域里,所有能够提供商品小时达服务的技术零售能力的结合。”何辉剑表示。
  换句话说,“小时购”主打小时级、分钟级的即时消费到家服务,是京东在本地零售模式下京东到家等到家模式的能力集成。这个能力的范围,在距离上被设定为基于消费者位置附近3~5公里,在内容上被描述为超10万家线下门店的全品类商品。《IT时报》记者了解到,“小时购”业务发布后,京东在消费者端的供应链布局可被称作“三大五种”——京东零售主要涉及的B2C模式,商品由城市仓发往消费者;以生鲜为主的产地模式,商品从全国几大产地仓发往用户;“小时购”的到家模式,京东便利店、专卖店的到店模式以及京喜的社区模式三种统合组成本地零售模式。
  这体现出京东在即时零售市场的野心。在2021美团闪购数字零售大会上,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预测,5年后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交易用户规模也能达到5亿。美团闪购负责人肖昆透露,今年七夕节美团闪购日订单达到650万的峰值。
  另一方面,“小时购”的班底大致可概括为原来的京东到家及达达集团的配送体系加持,这同样不可小觑。据达达集团2020年财报,京东到家2020年GMV达253亿元,同比增长107%,年活跃消费者数量从2019年的2440万跃升至4130万,上线超6000家手机门店和3400家美妆线下门店。
  在即时零售领域,京东“小时购”并非一个缺乏体量的新手。但整合所有“到家”业务后,面对美团闪购这样颇具声势的竞争对手,它仍迫切需要打一场“硬仗”来迅速积累知名度。“我们希望通过‘小时购’让消费者的双十一消费体验迎来三大升级。”何辉剑说,“小时购”让购物贴近生活更有趣,让覆盖场景真正融合线上线下,同时带来覆盖日常需求的消费便捷性。”
“一体化供应链”成为增长点
  相比在消费前端进一步完善供应链模式的“小时购”,京东物流在自身传统优势领域正在做得更像是一种开放赋能。
  以往,京东物流改变传统物流服务商从生产商到仓库,再到各级分拣站,直至消费者的物流体系。其做法是预先将货物存放在仓库中,直接将生产商到仓库、仓库到配送中心的环节统一为库存管理环节,加之从前端配送中心到消费者的履约环节,缩减整个流程的流通成本。
  这套成熟的仓配一体化物流已经成为京东物流的壁垒之一,这套体系促成京东零售当日达、次日达订单占比90%,且库存周转天数仅为31天。在2021全球智能物流峰会(GSSC)上,京东物流CEO余睿在会上表示:“纵观全球零售市场,拥有自营超百万量级SKU的公司仅亚马逊和京东两家。”
  另一方面,京东在物流峰会上竭力阐释的“一体化供应链”,便是利用这种先期优势,转向服务外部客户。在京东内部,2007年到2017年的10年为京东物流的“孵化期”,仅服务于京东集团内部,而从2017年开始则正式进入开放阶段。
  2021年无疑是京东物流扩大开放的重要节点。今年5月底,京东物流在港上市,作为京东旗下第4家上市公司,首日收盘市值一度逾越2500亿,这块愈发庞大的招牌正成为京东的门面之一,而其未来的发展战略也在逐渐明朗。
  据京东物流招股书,外部客户收入营收占比在2018年到2020年3年间持续上升,分别为29.9%、38.4%、46.6%。同时“一体化供应链”营收在2020年占总营收比例高达75.8%。
  这也恰好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潮趋同。在余睿看来,消费者个性化、疫情等影响下,消费侧的多重市场变化使得构建全渠道多场景销售,改变传统分销模式与库存管理变得相当重要。
  事实上,京东零售与达达集团在消费侧的“小时购”难说与京东物流无关,所谓“三大五种”恰好是一种多场景的诠释,电商市场的影响力将为京东物流的B端服务增添说服力,帮助它深入企业供给侧的链条中。
从供应链“切入”未来
  一边走向上游,一边抢占前线。手握两个皆具备想象力空间的未来赛道,京东期望成为盘踞在供给、流通到消费全链条上的一头“大象”。“疫情使人们注意到物流的重要性。供应链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影响所有事物,又被所有事物所影响。”麻省理工学院交通与物流中心执行主任Chris Caplice认为,高度全球化使得供应链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产生蝴蝶效应般意想不到的结果,供应链正在成为一个涉及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等多层面的宏观问题。“中国有全世界供应链最完整的实体经济,因此在传统产业上有后来者优势。产品技术研发周期缩短,在新经济上也具有换道超车的优势。”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谈到由供应链出发,当前中国经济的势能所在。
  供应链对经济的重要性正在得到重视,而京东、美的等一众玩家也在摩拳擦掌。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物流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部负责人何田表示,目前物流已经进入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点的4.0阶段,科技实现了物理世界的自动化、数字世界的智能化、物流与信息流的交互。
  从“数字孪生”走向“数字原生”,数字世界的供应链技术从认知内到认知外,从AI提供决策到AI提供方案,供应链正在成为具备自主、可信等特性的“新物种”。
  如果说此前京东物流在内部与零售带来的是叠加效应,那么京东物流革新带来的可能是一场质变。在整体进化中,能做的仍有很多,在GSSC上,京东物流发布“青流计划”,将继续投入10亿元用于加码绿色低碳的一体化供应链建设,未来5年实现自身碳效率提升35%。
  无人的深夜里,京东在持续“打铁”,两把“物流”的尖刀交相辉映,等待双十一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