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7 新闻通信-
7新闻通信
  • ·阿里“造芯”成功:
  • ·无标题

阿里“造芯”成功:

“倚天”一出,不“屠龙”先自用

  

IT时报记者郝俊慧综合报道
  阿里终于拿出了它的“倚天剑”。
  10月19日,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上发布了最新通用服务器芯片倚天710。
  金庸小说中,即使“屠龙”能号令天下,但唯有“倚天”能与之争锋。谁是“屠龙宝刀”?阿里没有说,但并不难猜。服务器通用芯片是半导体产业巅峰上的明珠,登顶的公司寥寥无几,英特尔、谷歌、亚马逊都走在前面。
  既然名为“倚天”,拿出的自然是业内最强的芯片,至少从目前公布的数据上来看是这样。
  据阿里云智能总裁、达摩院院长张建锋介绍,倚天710采用业界最先进的5nm工艺,单芯片容纳高达600亿晶体管,是目前业界性能最强的ARM服务器芯片,性能超过业界标杆20%,能效比提升50%以上。不过仅为阿里云服务器自用,并不对外销售。
“倚天”到底强在哪?
  倚天710是通用服务器CPU芯片,“通用”两个字,便说明一切。尽管有很多公司说自己要“造芯”,但大多都是AI芯片,也即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专用芯片,遇到非特定问题,便基本等于“弱鸡”。通用CPU芯片,负责接收、处理、运算计算机内部的所有信息,无论是图形信息,还是语音信息,都一样处理,难度自然也最高。
  据阿里云介绍,倚天710基于最新的ARMv9架构,内含128核CPU,主频最高达3.2GHz,在内存和接口方面,集成业界最领先的DDR5、PCIe5.0等技术,能有效提升芯片的传输速率,并且可适配云的不同应用场景。
  目前主流的服务器芯片架构是X86,但ARM架构近几年备受全球关注。和英特尔的X86不同,ARM架构是IP授权模式,芯片厂商购买授权后,在ARM架构上设计好后,再去寻找台积电等半导体代工厂商流片。
  尽管ARM在功耗上是否具有优势,众说风云,但对于“后英特尔时代”的进入者,尤其是云服务商而言,几乎是必选项。亚马逊起步最早,自研的Graviton在2019年发布了第两代。从当时公布的数据来看,Graviton 2芯片基于64位Arm Neoverse内核,采用7nm工艺,64核CPU,在2020年规模上市。
  无论是采用的5nm技术,还是CPU的核数,以及在SPECInt2017基础测试平台的跑分,与已知的ARM架构芯片相比,倚天的数据都配得上它的名字。
阿里云为何要造芯?
  2018年9月19日,阿里成立了全资半导体芯片公司——平头哥。3年来,平头哥先后推出了处理器IP玄铁910、AI推理专用芯片含光800以及这次的倚天710。
  阿里为什么要造芯?
  答案有很多,即便站在企业自身发展层面,这都是必经之路。
  一位曾接触过倚天研发的知乎答主“艾斯奥特曼”分析,通用型CPU及片上系统(SoC)芯片,占据2020年全行业20%的市场空间,而且几乎所有硬科技产品都围绕它构建,包括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云服务商每年在CPU上的采购成本是笔天文数字。以100万台服务器的体量计算,CPU芯片成本就要花十亿到几十亿美元。另一面,传统芯片巨头的产品虽然已经树立了很高标杆,但各家的业务需求并不一致,泛用型的设计很难同时满足各个场景的需要。
  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倚天710只是自用。一方面产品还不成熟,自用可以控制风险,另一方面,与其他云服务商基本有竞争关系,市场化、生态化的路在初期并不好走。
  同期云栖大会上,阿里云还推出了面向云原生时代的“磐久”自研服务器系列,首款搭载自研芯片倚天710的磐久高性能计算系列也同时亮相,该款服务器将在今年部署,为阿里云自用。
会有“倚天生态”吗?
  但自研、自用一定不是倚天的全部未来。
  对于擅长打“生态战”,打造“操作系统”的阿里而言,倚天是“定海神针”,但周围必须要有“海”。
  倚天710是云原生芯片。所谓云原生硬件的含义在于,这是业界最先进的服务器芯片架构与工艺,和面向超大用户基数的云上业务互相融合。据“艾斯奥特曼”透露,倚天710芯片已经部署了针对阿里集团业务设计的第一代专用加速电路,以此强化硬件与软件的连接,更好地服务阿里集团的电商、存储、搜索、推荐等众多核心业务以及阿里云上的各种外部客户,也包括正在使用支付宝、淘宝、菜鸟物流、高德地图、饿了么、优酷等的客户。
  当然,倚天要闯的“关”还有很多。倚天710采用了5纳米工艺,目前全球只有台积电和三星具备此先进制程工艺,目前“缺芯”“产能不足”是半导体业的主要呼声,倚天想要量产,决定权并不在自己手里。
  无论如何,倚天的出现,都是阿里云给中国半导体产业带来的一剂强心针:仅仅用了3年,一颗强大的通用服务器CPU芯便成功“跳动”起来。而且,与以往在生态上有建树的“中国芯”相比,倚天背后有太好的资源和成熟的生态环境。
  不久前的一次公开演讲中,阿里云创始人、院士王坚指出,创新不仅仅要突破0到1,很多企业“死”在从1到100的创新道路上,“所以,要让你的技术变得让社会可接受”。
  如今的倚天,要从1走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