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3 特刊-
3特刊
  • ·口之厄
  • ·视眈眈
  • ·无标题

口之厄

  

电子烟躺着赚钱的时代过去了
  原意:比喻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虎年新解:行走在灰色地带的电子烟行业将在2022年“转正”,但对入局者来说,越来越临近“生死劫”,行业洗牌加剧,一批企业、一大批店铺将会被淘汰。离场还是出海?
  在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中输入“电子烟”,得到的结果分别是:349720、10w+、665877,将这三个数字封存,等到2022年底再来看,想必相当一部分企业已飘散于“雨打风吹”中。
  2021年底,监管部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下三道政策,对摇移不定的电子烟产业一锤定音,“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随后推出的《电子烟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和《电子烟标准》(简称《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对电子烟的生产、批发、销售等环节提出许可证要求,并规定了雾化杆、烟液等产品的生产标准。如果一切流程正常,今年上半年,两项新规都有望正式落地实施。
  风雨欲来。尽管“身份”的确立消除了整个行业覆灭的风险,但接踵而至的《管理办法》和《标准》则为所有企业戴上了紧箍咒,可见的必然结果是,拿不到许可证或者产品无法符合标准的电子烟企业,必将大批离场。
  从《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可知,烟液的安全性和重金属残留率是生产企业的技术门槛,也是核心竞争力。和传统烟草不同,电子烟口味众多,且不含焦油及经过高温燃烧后产生的已知致癌物质,因此诸如英国等欧洲国家,将其定性为“减害”烟草。但潜在的问题是,不同口味的食品添加剂以往的安全性检测,是以食道摄入为主要方式,但电子烟是将烟液雾化后通过呼吸道摄入,这种方式的安全性,目前尚没有长期的科学验证。
  因此,《标准》采用了白名单方式,包含122种添加剂,并明确规定了最大使用量,这意味着,水果味、甜味的电子烟弹品类将大大减少,一些没有技术实力,无法生产合规烟液和烟弹的中小品牌,将不得销售。
  如果说,从对口味的限制中,可以看出监管部门不希望电子烟通过“非烟草口味”吸引年轻人抽第一口烟,那么,电子烟批发和零售的专卖细则落地,则有可能彻底改变电子烟现有的销售模式。
  目前已经明确的是,销售电子烟同样需要有烟草专卖证,但对于销售点的选址,各地烟草专卖局有着严苛的规定。在很多城市,传统的烟草专卖店已经趋于饱和,原有的电子烟专卖店要想获得许可证相当困难。
  更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电子烟进入传统烟草专卖体系,这是一个拥有数千万现成门店的渠道,对于有实力拿到烟草生产许可证的电子烟企业而言,未必不是更好的选择,但对于实力较弱的电子烟企业而言,获得牌照和提升品牌知名度是两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大胆预测,到2022年底,可以进入国内烟草专卖销售体系的电子烟生产企业可能只有两位数,与之相关的电子烟产业链企业,也将大批消失,唯一剩下的出路,可能只有出海。
  艾媒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企业制造占全球电子雾化产能的95%以上,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范围内,目前明确制定电子烟标准的国家并不算多,出海烟企还有相对较大的市场空间。
  但也并非可高枕无忧。这两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通过了电子烟相关监管条例,且监管方向不尽相同,即便是海外,也不再是“蛮荒之地”,可随意开垦。
  一句话,躺着赚钱的时代过去了,想活下去,先盘盘家底,掂掂分量,看看能否逃离“虎口之厄”。 (郝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