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记者孙妍摄影报道
2022WAIC期间,蚂蚁集团三位技术大拿在蚂蚁上海H空间“华山论剑”,在支付宝这一支付工具的现实生态之外,蚂蚁已深耕隐私计算、图计算、区块链等“根技术”多年,而这些技术将是构建AI世界的地基,关乎蚂蚁在“元宇宙”重构支付体系的话语权。
隐私计算,是蚂蚁集团在2016年就选定的AI安全技术路径,先后打造面向开发者的可信隐私计算开源框架“隐语”、面向行业商用的隐私计算平台“摩斯”,以及承担综合能力调度的“区块链+隐私计算”融合技术平台FAIR。
AI隐私的“博弈论”
“数据流通领域将告别明文时代,进入数据密态时代。”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安全官韦韬道出他对AI安全的未来预判,数据密态时代会经过计算密态化、大数据密态化、数据要素密态化等三个阶段,实现数据要素持有权和使用权、运营权分离,支持AI产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安全发展,而可信隐私计算是实现数据要素密态化的关键技术基础设施。
9月3日,蚂蚁发布可信隐私计算“隐语开放平台”,面向全球用户开放,无需调用和开发代码,直接使用产品功能,降低开发者探索隐私计算应用场景的成本。
小时级别部署耗时、十亿级别的密态样本数据求交集处理、千万级别数据模型训练,隐语开放平台通过了蚂蚁内部场景的实战检验。隐语开放平台支持当前所有的隐私计算主流技术,有“白屏”和“黑屏”两种模式,所谓“白屏”,即不调用和开发代码、直接使用产品功能,而“黑屏”则是自主选择调用代码,灵活组装功能。
同一天,蚂蚁链隐私协作平台FAIR宣布整体架构升级,FAIR兼容全类型隐私计算选型,目前已经实现与隐语、FATE等隐私计算开源框架以及摩斯等隐私计算系统的对接互通。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单个平台上自主调用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可信执行环境等多个隐私计算组件。
FAIR于2021年发布,首次实现了隐私计算和区块链技术的原生融合,它在数据共享过程中保护个人信息,实现全流程可记录、可验证、可追溯、可审计,简单来说就是“可用不可见”。实践结果显示,FAIR平台将典型需要小时级完成的计算任务缩减至不到3分钟。
隐私计算最大的价值,并不是对数据保护起来进行束缚,而是让这些被保护好的数据“破壁起舞”。
在一些场景下,人们希望隐私数据能够创造收益,但前提是数据“可用不可见”,“通过差分隐私,合约理论激励机制,可以在隐私和收益之间做折中,完成对数据拥有者的激励,提升社会福利和收入。”人工智能“根目录”级大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Michael Jordan在2022WAIC上提到。
下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