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6 特刊-
6特刊
  • ·一部手机搞定就医“全流程”
  • ·“魔都数字十景”就在眼前

“魔都数字十景”就在眼前

  

在望《IT时报》从来都是数字上海的见证者和记录者,2022年上海发布了《数都上海2035》白皮书,随着上海驶入城市数字化转型“高速路”,一个“国际数字之都”的形象正在逐渐树立起来。如何让实实在在的“数字之都”在人们眼前活灵活现?今年已经是《IT时报》第二次推出“魔都数字十景”特别报道,让记者化身导游,带你看魔都的数字变迁,让“数字之都”的样子在你我眼前清晰可见。
科创新主场的满满“科技范”
地点:海科路1393号张江科学会堂 导游:潘少颖
夜晚的川杨河荡漾着一片“碎金”,河的一畔,一栋建筑显得熠熠生辉。白天的阳光下,十色渐变瓷板和玻璃窗构成的幕墙营造出独一无二的效果,夜灯下,则又是另一种美。这里是张江科学会堂,西邻哥白尼路,南靠海科路,北临川杨河。以科学家命名道路,是张江的特色。
科学与艺术交融
  张江科学会堂一“出生”就自带科学的基因,地处张江科创CBD入口,隔河北望“张江药谷”,西邻张江人工智能岛,东接在建的“张江科学之门”。更重要的是,作为张江城市副中心首个建成使用的地标建筑,张江科学会堂面向全球科创力量、创造开放融合的科创能量交流平台,实现了张江科创交流主场从“0”到“1”的突破。
  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幕墙面积5.2万平方米、1万多种规格的瓷板共3万余片、用钢总量1.9万吨、结构最大跨度68.5米……十三种复杂的幕墙系统,都有着各自的施工代码和技术内涵。
  张江科学会堂以阳光、大地、水和空气这些大自然最常见的元素为建筑设计理念,与周边丰富的生态系统完美融合,开放连续的公共空间营造出纵深流动的场景体验,人们可拾阶而上到达屋顶花园和三个“气泡空间”,一边体验科研最新成果,一边感受眼前的翠绿掩映。
  从户外一楼沿着旋转步道往上走,可以直达屋顶,在“旋转上升”的过程中,川杨河和智慧河在眼前缓缓流淌。转角遇到的幕墙镂空玻璃,不经意传递出大自然的信息。
  自带“科学”基因的张江科学会堂整体偏向冷静色调,含有科学的味道。在工程建设中也不断解锁技术密码,比如定制钢系统工程,它既是幕墙龙骨,又是室内装饰的一部分。就像一幅“双面绣”,既要用于外部的效果表现与幕墙结构受力,又要确保内部视觉效果的美观。
  张江(集团)资产运营事业部总经理陆晓炜曾表示,张江科学会堂的包容性很强,比如,汽车通过专用电梯可直接开到多功能厅,这是为发布新车预留的;多功能厅还有旋转舞台,可以上演音乐剧。甚至,在旋转楼梯走个秀、户外步道开个啤酒节都有可能。
  从最初的地基、龙骨到如今纵深流动的幕墙,张江科学会堂从时光中走来,汇聚科创的力量。
科创的梦想之地
  张江科学会堂,不仅仅是一栋建筑,也承载着张江的梦想。2022年9月2日,张江科学会堂正式启用,短短4个月,举办了张江科学城建设发展30周年座谈会、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浦东分会场等数十场会议、活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浦东分会场是张江科学会堂的“首秀”,在这里,许多人驻足在由Tiamat团队带来的一幅元宇宙数字绘画作品面前。
  张江科学城聚集了大量的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以及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张江科学会堂也在不断丰富科学城的城市功能内涵。
  创新,在要打造“未来之城”的张江科学城是一种常态,这里建设了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发明专利审查时间从3年缩短到3个月;建设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物品通关时间从2~3个工作日缩短到6~10小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是张江三大“硬核”产业……
  张江科学会堂将继续串联起张江科学城内外更多资源、功能,成为科创思想和文化、科创人才和成果交流的舞台,也将成为张江参与全球对话的平台,提升友好人文的“张江温度”。
  不难想见,这个“科创新主场”将会迎来更多的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形成科创人文的“核心圈”,科技共享的“朋友圈”,带动多元包容的“辐射圈”,体现张江的“科技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