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
爱立信东北亚区副总裁吴立东
2022年,尽管全球经济疲软,地缘政治也充满不确定性,但是5G在全世界范围内仍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推出了5G商用服务,用户规模也在快速提升。尤其是在中国,2022年是5G规模商用的第三年,5G基站规模和用户规模都居于世界第一,5G To B应用也居于全球领先位置。爱立信东北亚区副总裁吴立东表示,推动5G成为创新平台,推动5G应用从“样板间”(范例式应用)到“商品房”(规模化应用)转变,是整个产业界面临的更为重要的课题,吴立东预测,2023年AR对运营商来说将变成重要的市场。IT时报记者钱立富
IT时报:如何评价2022年全球5G的发展表现?哪些区域5G发展处于领先位置?
吴立东:2022年全球范围内5G发展还是挺快的,已经有228家运营商推出了5G商用服务。其中,已有35家运营商部署或者推出了5G独立(SA)网络。
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5G签约用户增长了1.1亿户,总数大约达到8.7亿户,预计到2022年底,全球5G签约用户总数将达到10亿户。在不同的地区中,北美和东北亚地区的5G签约渗透率最高,约为35%。
从5G应用层面来看,运营商为消费者推出的最常见的5G服务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固定无线接入(FWA)、游戏和基于AR/VR的服务。
IT时报:中国是全世界范围内率先推出5G商用服务的国家之一,中国5G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吴立东:从5G基站数量看,中国是全球第一。最近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5G基站总数达228.7万个,比上年末净增86.2万个,居全球领先地位。从组网方式看,采用的是最先进的5G独立组网模式(SA),相比非独立组网模式(NSA),5G SA能更好发挥5G的优势,除了高带宽的特点以外,还能够很好地发挥低时延,广覆盖的特点。
尤其要提的是,中国在5G To B应用拓展方面同样全球领先。5G商用三年多以来,中国的5G典型应用场景已融入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40个,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2万个,在多领域实现了规模化应用,中国正在成为“未来5G核心需求和新功能研发的关键驱动力”。
IT时报:2022年对于爱立信来说特别有意义,是进入中国市场130周年,全程参与了中国从1G到5G的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历程。对于中国市场有着怎样的期待?
吴立东:2022年是爱立信进入中国市场130周年,也连续第五年参与了进博会。爱立信始终专注于“连接”技术的创新,关注用户的需求,致力于用先进的技术、产品与服务为用户创造价值。爱立信希望未来可以继续参加中国的高水平网络建设,用高质量的连接来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
IT时报:即将过去的2022年,爱立信在5G创新方面有何亮点?
吴立东:2022年,爱立信在5G技术与应用创新,标准推动、技术验证以及产业生态完善等方面都在稳步前行。
在软、硬件产品层面,我们发布了全新RAN产品及解决方案,致力于让能耗更低、部署更简易,推出了“动态网络切片选择”解决方案,为5G设备提供多个定制网络切片,极大提高用户体验。另外还面向中国市场重磅推出新一代有源无源天线一体化(A+P)无线设备,在不增加天面、不需要铁塔改造的情况下,实现5G Massive MIMO高效部署。爱立信也与中国信通院(CAICT)签署了关于6G合作的备忘录,并与中国运营商伙伴开始了在6G网络推进方面的合作。
IT时报:对于2023年以及今后数年全球及中国5G发展有何预判?
吴立东:相比2009年推出的4G,如今5G的签约增长率更快,预计5G将比4G早2年达到10亿签约数。
我们预计,到2027年,5G将成为签约用户数最多的移动接入技术。到2028年底,预计全球5G签约数将达到50亿。同样,到2028年底,5G人口覆盖率将达到85%,5G网络将承载约70%的移动流量,成为所有同时期流量增长主要贡献者。
IT时报:在5G设备以及5G用例方面,会有哪些突破点?
吴立东:2022年,尽管智能手机市场低迷,但我们看到5G设备出货量仍在努力保持增长。2023年,5G设备型号和芯片组的数量仍将继续增长,支持的功能也将不断丰富。随着更多运营商部署5G SA服务,并引入NR-DC(双连接)以启用FR2(高频段频谱),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将支持5G SA。
扩展现实(XR)新用例的前景仍然乐观,主要集中在智能手机或其他5G调制解调设备。AR对运营商来说将变成重要的市场。随着AR生态系统的发展,AR产生的流量可能会大大超过当前的移动流量预测。
当AR进入大众市场时,运营商将需要采取渐进方法来处理流量增长,包括对无线接入网络(RAN)、时间关键型功能和服务使能平台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