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记者潘少颖
2月7日,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商智慧芽发布《智慧芽中国研发指数CIRD 2022年度中国研发创新活跃度观察》(以下简称“报告”),旨在记录2022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活动的活跃度趋势变化,并从区域和科技领域两大维度进一步洞悉支撑中国研发活动增长的驱动因素。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研发指数CIRD累计录得113.5,其中,企业研发支出增长达十年来最高水平,且技术成果保持稳健产出,为指数的稳健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从重点科技区域来看,京、沪、大湾区研发活动恢复元气,引领全国增长;从全国范围来看,粤、苏、京三地的研发活跃度增长约20%,年度发明专利产出规模领跑全国;从七大焦点科技领域来看,新能源汽车研发指数高达134.8,显著高于全行业表现。
从走势来看,研发指数在2022年内有一定波动,但整体上回归更稳定的增长。2022年研发指数的稳健增长,究其原因主要归功于企业研发支出的大幅增长以及技术成果的稳健产出。
从研发投入端看,企业端研发投入是研发活动中最为活跃的板块。2022年,企业研发支出的增长达到十年来最高水平,企业对科技创新的追逐与日俱增。过去十年间,中国上市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保持在10%-15%的增长,2022年增速达到18.4%,较2021年高出0.9个百分点,也是十年来最高水平。
此外,从研发产出端看,来自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类国内科技创新主体的技术产出保持良好增长,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均呈现中速增长,科技创新成果产出稳健。全年国内主体申请的发明专利量达到170.36万件,相较去年增长10.9%。同时,得到授权的发明专利量则在78.87万件,年度增速达到16.6%,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增速相比往年有所回落,但在外部环境的波动影响中仍表现出较好的韧性。
对比来看,2022年全年中国研发指数CIRD相较于GDP指数高出10.5个基点,可见在经济较低速增长的特殊阶段,研发活动走势保持了更快增长态势。同时,研发活动也更早摆脱外部环境影响,从2020年接近GDP增速的个位数增长后,保持了高于GDP增速10个基点的稳健增长步伐。
作为规划中未来引领中国科技突破、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活动在2022年经历波折,但整体上正逐步恢复元气,回升到引领全国增长的活跃水平。
其中,北京的2022年度研发指数达到120.9,一方面,北京的企业端研发投入从上市企业样本看增长达到19.1%之高,另一方面,北京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全年增长33.2%,拉动整体研发活动积极向好。
粤港澳大湾区研发指数达到117.0,一方面来自当地企业在研发投入上增长21.2%,另一方面,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速达到18.3%,持续的创新成果也将推动大湾区进一步转化科技创新。
而上海研发指数为111.2,研发活动在外部环境波动变化的背景下最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并在9个月的相对缓慢增长的阶段后至10月实现对全国研发活动增速的反超。其中,来自财政对科学技术的投入按年初财政预算来看将达到9%的增长,而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也分别达到12.3%和13.3%的年度增速水平。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人工智能、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通信,这中国研发指数CIRD关注的七大焦点科技领域在2022年的研发活动活跃度均超过全行业整体表现,持续引领中国科技创新。
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指数最高,达到了134.8,即该领域的全年研发活动增长高达34.8%,部分月份增速甚至高达50%以上。伴随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提前三年完成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2025年渗透率目标,新能源汽车相关研发活动格外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