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斐
特斯拉从来不做广告。这句话不仅特斯拉CEO马斯克反复说过,特斯拉中国也在官方微博上用大幅图文表示,“当产品足够好,人们都会主动推荐它”。
但特斯拉真的不做广告吗?如果广告只是指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平台上由企业付费投放的企业宣传、产品营销等内容,那特斯拉也许真的很少做广告。
但如果把广告看成营销宣传的一部分,马斯克和特斯拉主动在社交媒体投放的营销内容可一点都不少,这些内容就是“广而告之”。
另外一方面,马斯克和特斯拉天然自带流量,一举一动都会被媒体、自媒体和大众追逐和传播。美中不足的是,此类“广告效果”难以控制,有时难免跑偏,甚至适得其反。
2024年元旦后,“TESLA特斯拉”抖音账号发布了一段短视频。
这部短视频提到“买电动车不能选PPT安全,应该选择真实安全”“买车不能看冰箱、彩电等表面装修,而应该看电池、电机、电控等‘隐形智造’”,视频中疑似出现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的半身照,人物头部用“500万以内最好SUV”字幕进行了遮盖。
因为针对性过于明显,理想汽车当天就在微博上以一则视频回应,“买电动车看什么?要看家人需要什么?!冰箱彩电大沙发,豪华家电搬上‘家’,电机电池和电控,硬装标准也极佳,无论哪‘三电’,理想L系都很强!”
不过目前这两段视频在特斯拉和理想汽车的账号中都已经找不到踪影。
让人费解的是,特斯拉在售车型为Model S/3/X/Y四款,理想汽车同为四款,分别是L7/L8/L9/MEGA。特斯拉走纯电路线,理想汽车目前主要仍采用增程式技术路径。两者的目标客户群重合度并不高,特斯拉为何要向理想汽车开炮?
虽然马斯克一向在社交媒体上口无遮拦,屡屡树敌,但特斯拉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是很少直接“开炮”,倒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在新车发布和日常宣传时,经常会把特斯拉的车型拿来“对标”。
2024年1月2日,特斯拉宣布全球范围内共计生产电动车约184.6万辆,同比增长35%;交付约180.9万辆,同比增长38%。这意味着,特斯拉终于完成了180万辆的年度目标,也保住了年度全球纯电动车销量冠军的头衔。
虽然特斯拉看上去踌躇满志,但来自中国新能源车企的竞争压力正越来越大,这些车厂都是特斯拉潜在的竞争对手。中国新能源车企在“超级卷”的市场竞争中,产品实力迅速提升。正逐渐形成比亚迪带头、众多厂商跟上,围堵特斯拉的竞争局面。也许这也才是特斯拉在营销造势上变得更有侵略性的主要原因。
站在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发展的角度上看,相比中国同行,特斯拉的营运能力、生产效率、电池技术有着一定的优势,品牌影响力更是当仁不让。另外,在财务数据上,中国新能源车企利润率与特斯拉相比,差距明显,特斯拉车利润率在10%~20%区间内,而中国同行只有比亚迪能进入同一区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第二、第三的上汽新能源和广汽埃安,各自的母公司都处于转型阵痛期,利润率波动很大,而以“蔚小理”为代表的一众“新势力”车企中,只有交付量最高,全年达到37.6万辆的理想汽车财务数据比较乐观,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蔚来和小鹏仍然处于净亏损状态。
如此局面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应该加速出海,去切全球市场的蛋糕,才能扬长避短,全面成长。
在这方面,还是比亚迪表现最为优秀,除了出口数量位列中国车企第一之外,2023年年底,比亚迪官宣,计划在匈牙利建设其欧洲首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这将是中国车企在欧洲建设的首个生产基地。出口量第二的上汽新能源,也早在2023年7月就放出风声要在欧洲建厂。
但对于那些产量、销量、出口量均无法与比亚迪、上汽新能源相比的其他中国新能源车厂商来说,不如抱团试水海外市场。初期可以通过行业组织共享资源、市场信息,降低成本和风险;中期共同拓展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网络等;针对区域化市场,共同投资研发针对性的技术、附加产品,分摊研发成本和风险,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如果涉及投资建厂,可以共享供应链体系,确保零部件和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同时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
既然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和特斯拉在国内市场打得有来有回,也许是到了在更广阔舞台一展身手的时候。
或许将来某一天,特斯拉全球社交媒体账号也会将中国新能源车企当成“假想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