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4 新起势-
4新起势
  • ·云起龙骧
  • ·龙跃鸿矫
  • ·龙形虎变

云起龙骧

人形机器人要做新一代“时势英雄”

  

原意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龙年新解人形机器人产业将持续成为全球热点。2023年,特斯拉、科大讯飞、小鹏汽车、傅利叶智能都相继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2024年,众多利好推动下,人形机器人将有望像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那样,成为新一代“时世英雄”。
  人形机器人不仅是科技界的“大明星”,更是人们对于未来科技形态的幻想。
  1月31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行走的视频,再次引起市场对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期待。
  有理由相信,人形机器人将越发符合人们的想象。尤其是2023年大模型的到来,仿佛为人形机器人送上一颗“硅基大脑”。
  Stratistics MR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为15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264亿美元,2021-2028年的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达50.5%。
  从细节来看,人形机器人需具备感知、决策、控制三大系统,这将带动传感器、电机、关节等许多软硬件相关的零部件产业发展。幻影智库以特斯拉Optimus的零部件构成进行预测,当人形机器人销量达到百万台级别时,机器人总成的市场空间将超过千亿元;线性关节总成、旋转关节总成的市场空间会超过500亿元。无框力矩电机、力矩传感器谐波减速器等的市场空间将超过百亿元。
  政策方面,深圳、北京、上海去年先后发布了地方性政策助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以《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为例,明确指出,到2025年打造10家行业一流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等。
  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初步建成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综合实力达世界领先水平。
  尽管形势大好,但想让人形机器人快速落地,依然还有许多难题没有解决,首先便是作为机器人“大脑”的多模态大模型。
  “准确性、鲁棒性以及幻觉方面是衡量多模态大模型智慧程度的标准,而机器人大模型训练的难点在于缺少高质量的机器人数据集。”千诀科技CEO高海川表示,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感知大模型,行业对安全性、成功率、准确性以及幻觉方面的要求至少是99.99%,小数点后位越多越好,但目前哪怕是最智能的GPT-4也达不到90%。这就意味着,人形机器人的大脑还有待成长。
  其次,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生产成本以及后期维护运营成本都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能力的企业只有头部公司。
  以2022年小米推出的铁大为例,每台成本在六七十万元。因此,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多模态+机器人”的人形机器人还处于发展阶段,解决智能和成本两大难题并实现商业化落地还需要3~5年的时间。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2024年机器人价格下探已成趋势。如最近大火的斯坦福家务机器人,硬件成本在20万元左右;国产的智元机器人也将成本控制在20万元左右。优必选的CTO熊友军表示,未来随着国内供应商产品水平提高以及大批新玩家的加入,部分关键零部件的出货量会有所提升,成本也一定会有下降空间。
  (沈毅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