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沈毅斌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故乡印象:我的家乡柳州位于广西中部,是一座山水相依的城市,柳江呈“壶”形绕城而过,高楼林立的市中心如同一颗明珠捧在中心,“壶城”因此得名,“老市长”柳宗元曾为其提笔写下一篇散文——《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美景之外,近几年,柳州乘上了互联网东风。螺蛳粉成为家喻户晓的美食,那一口酸酸辣辣的独特滋味,跟着直播带货、快递物流传递到千里之外,也吸引来许多游客。用“人从众叕”形容今年春节时的柳州,最贴切不过。
作为五菱的大本营,穿行在柳州街头巷尾的“剁椒鱼头”(五菱宝骏E100新能源车)成为人们最重要的出行工具之一。今年回家后我发现,“剁椒鱼头”又有了新的用途,贴上二维码和黄色标志,摇身一变成为共享新能源车。
自驾共享四轮“小黄车”
共享单车+地铁是我在上海最常用的出行工具。回到柳州,少了这两样出行工具突然有些不习惯,好在家中汽车可以代步。但换位思考,外地游客来到柳州怎样才能方便出行呢?“别的城市有共享单车,柳州有共享汽车。”父亲回答道。
从火车站东广场出来,几十米外的公交站旁整齐停放着一排黄白配色的“剁椒鱼头”,“柳州共享汽车24小时服务点”几个大字十分醒目。服务点一共能停十辆车,但我到达时只剩三辆还在车位上。
还没等我研究清楚如何租借,一辆车驶入服务区。“我们本想从广州自驾过来,做攻略时发现有共享汽车,就打算来体验一下。”来还车的游客刘女士热情地向我演示扫码、注册、取车的全过程,我反而成为啥也不熟悉的“外地人”。
每辆汽车车门处和引擎盖上都贴着二维码,下载WarmCar App后扫一扫,就能根据车牌定位到所选车辆,也可以通过App提前预约其他点位车辆。因为租借的是汽车,所以步骤相比共享单车烦琐许多,不仅需要上传身份证、驾驶证,还要现场对车辆拍照检查,审核通过后才能开启车门。
宝骏E100是国内最早推出的新能源微型车,本地人给它取了好几个昵称,“剁椒鱼头”“宝宝巴士”“小E”……虽然只有两座,但驾驶空间十分宽敞,车载屏幕和App中可以实时查看电量、里程、车况等情况,充电桩也在App中全城定位。
车身“迷你”的“小E”在柳州穿街走巷,为了鼓励新能源车的发展,柳州政府甚至专门为“小E”设置了免费停车位。
最让游客关注的自然是价格。共享汽车分为时租和日租两种模式,时租按照每分钟0.15元+每公里0.8元的价格收费,每日封顶费用为129元;日租则分为59元、69元、89元三档套餐。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共享新能源车需要缴纳500元的押金。在我体验的53分钟时间里,跑了十公里,费用为15.76元。
“共享新能源汽车是从汽车租赁市场延伸出来的市场,属于短时汽车租赁。”一位做汽车租赁的朋友告诉我,共享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对传统汽车租赁市场有一定替代性。但传统汽车租赁不需要租赁较多的车位,市场管理成本低,同时,定价标准单一,收入相对更稳定,目前还是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共享汽车其实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15年,便和共享单车一起进入我们视野,但随着资本热潮退去,大多数公司已是“雨打风吹去”。今年,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车型,共享汽车在柳州再次成为热潮,也是应了天时地利人和。
不过,如何确保车辆安全、保证服务质量、平衡供需关系、商业模式可持续等问题,都需要共享新能源车企和行业共同解决。
网约车司机:“2024年想换一辆新车”
共享新能源车的出现,不仅分走了部分传统汽车租赁的“蛋糕”,也让网约车司机感到焦虑。
黄师傅是柳城县人,开一辆威马汽车。他告诉我,2019年开始跑网约车,当时威马网约车在柳州有八十多辆,主打就是车价便宜,去年,威马跑路后,许多同行都将手中威马便宜出手,自己没钱换车,就一直留着。如今柳州的威马网约车仅剩十余辆,县城朋友开的维修店成了他的专用4S店。
不过,比起维修难,更让黄师傅焦虑的是赚钱难。“来柳州的游客多了,跑网约车的人也越来越多,平台压单价也越来越严重。”之前,黄师傅白天跑一公里能拿到1.8元~2元,高峰时段最高可达3元~4元,但从去年开始,每公里只有1.1元~1.3元。
单价降低,想赚钱只能多跑。每天,黄师傅要跑10小时~12小时,日常接单量在15单左右,每天能赚180~200元。“前几年还是20单以上,今年共享新能源车火了,好多游客从火车站出来就租共享,加上好多同行在抢单,火车站反而更难接单。”
幸好,春节给黄师傅带来了商机,“单子比平时多一倍,我就回家吃个年夜饭,春节准备继续跑。”从小年夜开始,黄师傅的接单量增加到每天30单以上,而且,春节期间平台抽成也会按照18%的最低标准。
只是,春节虽然缓解了黄师傅的部分焦虑,可随着假期结束,生活的压力将再次落到黄师傅的肩上。网约车司机的工作还能做多久他也不清楚,但换一辆新能源车成为2024年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