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7 特别报道-
7特别报道
  • ·无标题
  • ·上海的公话亭故事仍在继续

上海的公话亭故事仍在继续

  沈玉琇坚守31年的是上海最后一座有人值守的传呼电话亭,上海街头更多留下了无人值守的公话亭。2900多座公话亭仍旧温暖着这座国际大都市里的全球旅人,弥平着老年人与这个高度数字化世界间的鸿沟。2006年变身信息亭,2011年变身WiFi亭,2018年变身悦读亭,2020年变身5G微基站,2021年变身浓缩百年党史的红色公话亭,2021年变身可打车的数字公话亭,2023年变身Hello老友亭,上海全市公话亭都可免费拨打电话。近年来,上海公话亭的数字化变身越发频繁,小小红色公话亭,承接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便民服务,似乎在说:“看我72变!”
拍过全球十多城的公话亭黄逸捷:只有上海还在变
  走进中国通信服务上海共联公司数字集成应用分公司的院子里,一辆黄色的重卡吸引了《IT时报》记者的眼球,它载过全上海所有的Hello老友亭。这家公司的前身是上海市公用电话公司,负责运维全市公用电话亭,走进公司的仓库,记者见到已经“退役”的老式IC卡公用电话机,一旁是增添了无线模块的最新款公用电话机,也就是如今Hello老友亭的同款话机。
  中国通信服务上海共联公司总经理助理、数字集成应用分公司经理黄逸捷不仅是一位公话亭的运维“守护者”,也是一位公话亭爱好者。在他的手机相册里,装满了公话亭的照片。
  黄逸捷拍过全球十多座城市的公话亭,除了上海,还有中国香港、哈瓦那、墨西哥城、墨尔本、曼谷、悉尼、阿布扎比、瓜纳华托、布里斯班、蒙特利尔等城市。“见过那么多公话亭,其实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公话亭都已经‘退役’,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没有开发那么多的公话亭新用法,只有在上海,随处可见,还在升级迭代提供更多服务。”黄逸捷表示,现在国内公用电话机的生产商只剩下一两家,像沈玉琇使用的那种计费公用电话机更是难以找到配件。
  人手一部手机,公话亭门可罗雀,全世界都面临同一个难题:难道就让公话亭默默退出历史舞台?上海给出了一个新答案。
  2020年,《IT时报》记者率先报道上海电信在公用电话亭顶端安装5G小微基站,为5G建设补盲,这在全球尚属先例。不仅快速引来国内800多家媒体报道,还引得多家国外媒体的争相报道。
  当时,上海电信首批建设100个左右的5G电话亭,为的是解决5G基站覆盖难题。5G单基站覆盖范围小,需要建设更多小微基站来为5G宏站补盲,但在上海市中心很难选址,于是上海电信想到了复用公话亭,降低基站建设投入成本。
  彼时,《IT时报》记者在淮海中路等上海闹市区实测,5G电话亭周边的5G网速可以达到800Mbps左右,是4G网速的10~20倍。
  2020年,上海市政府明确将公话亭保留下来,原则是总量控制、布局优化、功能提升、模式创新。从这一年开始,上海公话亭便开始快速地变身,成为上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公话亭改造成5G小微基站的变化非常重要,这个老物件真正贯穿了1G到5G。在某次展会的上海电信展台上,我站在一条从1G到5G的时空步道,就这样想过。”黄逸捷说,共联公司深度参与了上海电信5G公话亭的改造。
  他将公话亭比作通信行业的“消防栓”,是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据上海电信统计,每年从全市公话亭拨出的报警、火警和救护电话还高达10万次,是应急通信的重要载体,为城市中的每个人拉起最后一道通信防线。
150年的上海“老友”市民:“IC卡在手,万事不愁”
  上海最早的电话亭,要追溯到1882年(清光绪八年),在沪英国人皮晓浦从十六铺到正丰街(今广东路中段)铺设了一根电话线,两端各设一个通话室。一些赶时髦的上海人花36文钱,相约在两端说说笑笑。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就像小说《子夜》中冯云卿那样的小股民都用电话来打探消息。上海最早的投币式公用电话亭是1932年美商上海电话公司安装的,当时投的是特制的角币,不利于流通。
  改革开放后,上海新建10000多部“零次户”公用电话。1992年,最早的磁卡式电话亭诞生于上海外滩,后又演变为2000年后的IC卡电话。
  2003年开始,上海全市公话亭大发展。到2006年最高峰时期,上海的公话亭已达10000座。
  也就是在这一年,《IT时报》大篇幅报道了上海公话亭升级为“IC信息公话”,拨打114可以提供指路、订房、餐饮订座、房产租赁查询、订票等服务,仅收0.2元/分钟。拨打160声讯电话可以提供餐饮娱乐、教育咨询、驾车导航、旅游指南、医疗服务、娱乐天地、招工信息等服务,信息费1元/分钟,通话费0.2元/分钟。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用户回忆起来,当时公话亭最火的信息服务是导航,大家都养成了“迷路就找电话亭”的习惯,可谓是“IC卡在手,万事不愁”。
  受到世博信息亭的启发,2011年,上海电信将闹市区的500座公话亭改造成了WiFi亭,找到电话亭,就能连接ChinaNet WiFi上网。
  公话亭不仅是可以展出艺术作品的街头美术馆,也是提供片刻书香的微型图书馆。2018年,上海市民发现,公话亭不仅可以打电话、WiFi上网、给手机充电,还能读书、借书。现在,市民们还能在徐汇区看到“悦读亭”,这个项目当年由徐汇区政府联合上海电信推出的。
能挂号也能刷脸叫车上海公话亭:看我“72变”
  从2020年变身5G小微基站开始,公话亭就加快了“72变”的步伐,外观、功能都变出了意想不到的新花样。
  2021年,在党的诞生地、在红色通信的发源地,上海电信为公话亭换装,向党的百岁生日献礼:有的用大幅海报诉说着“党史故事”,有的变身“红色通信拍照打卡点”,如果看着还不过瘾,那么立刻抄起眼前的话筒,拨打“20210701”,就能瞬间接入那段历史,聆听党的百年回声……
  这一年,公话亭的基本功能也开始朝数字化转变,可以刷脸叫车,可以帮老年人顺利叫车。
  2019年开始,上海电信逐步拓展3分钟免费通话,手机丢了、没电了,都可以来公话亭免费拨打3分钟电话,一解燃眉之急。到2023年,上海全市3000座公话亭都能提供3分钟国内免费通话。
  如今,上海仍尚存2900多座公话亭,其中600座是最新升级的Hello老友亭,这个包罗万象的公话亭开始担当起便民生活站,提供一键叫车、预约挂号(华山医院)、养老金查询、15分钟生活圈、AI照相馆、免费充电等服务。
  下一步,上海电信会推动Hello老友室内亭,除了上述基础功能外,还能选配功能,可以在校园、机场、酒店、社区服务中心等场景开发新应用,比如提供反诈宣传、街镇新闻、社区场馆预约等新功能。
  在上海这座世界人口数量排名前三、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超大城市,健康医疗、数字助老、便捷出行等基础公共资源面临总体供应不足、区域分布不均的特点。老年长者、残障人士、青少年儿童及外来人员等,从这位街头的“百年老朋友”那儿,感受到了一丝城市的温度。方寸之间,是一个个信息集散地,万千隐秘、四海乡音都在这里汇集,多少烟雨中,你想起给亲爱的Ta打一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