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2 特别报道-
2特别报道
  • ·消除“数字鸿沟”让连接无处不在
  • ·释放算力“潜能”激荡“新动能”

消除“数字鸿沟”让连接无处不在

  

跨不过“数字鸿沟”,没有良好的连接基础,可持续发展只会是“镜中花、水中月”。对照联合国设定的“2030年前实现普遍且有意义的数字连接”的目标,目前的形势依然严峻。最突出的矛盾在于,全球现在仍有26亿人处于“离线”状态。在这背后,存在“接入鸿沟”,仍有不少地方没有网络覆盖,人们无网可上;存在“使用鸿沟”,资费过高、负担过重,即使用网络覆盖,人们也“用不起”;存在“技能鸿沟”,缺乏数字技能,导致很多人不愿意上网,也无法通过网络从事更多工作。不过,事情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相比一年前,全球“离线”人口规模减少了1亿,ICT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更加实惠,移动网络覆盖范围也在不断延伸。而且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正在不断努力,以期尽早消除“数字鸿沟”。
跨越“连接鸿沟”破解“有网可用”难题
  今年2月,Andy离开家乡上海,来到万里之外的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因为他父母在这里投资经营着一处规模较大的农场,种植烟叶和其他农作物。
  几经周折来到这里后,最让他感到不适应的是,这里的网速太慢,大部分时间只有2G信号,偶尔切换至3G网络,4G信号则是“踪迹全无”,这让来自上海的这位年轻人无法忍受。
  Andy考虑过安装固定宽带,但农场离市区比较远,安装难度非常大,同时费用也非常高,“这里距离市中心有段距离,即使花大价钱拖根网线过来,平时也可能遭遇被破坏的情况。”
  在这里,上网难是个普遍难题。调研机构Data Reportal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月,津巴布韦互联网用户为548万户,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为32.6%,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也就是说,这里2/3人口处于“离线”状态。
  “连接鸿沟”,也就是网络覆盖水平低,是造成这里“离线”人群规模较大的重要原因。据津巴布韦邮政和电信监管局(POTRAZ)去年二季度发布的消息,三家运营商Econet、NetOne、Telecel Zimbaw在该季部署了363个新基站后,津巴布韦拥有5000个移动基站。津巴布韦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和云南省相当,而2023年时,云南全省的移动通信基站总数为42.4万个,是津巴布韦的80多倍。
  不得已,Andy只得“另辟蹊径”,几经周折找了一位销售Starlink的卖家,花了900美元购买了接收设备,每月还要数十美元的费用。Starlink服务在津巴布韦实际上是被禁止的,但他管不了那么多,用邻国的账号漫游登录。“测试下来100Mbps,上网看视频基本没有问题,不过相比国内的千兆宽带,差距还是很明显的。”Andy说道。
  不过,改变正在发生,非洲的移动网络覆盖越来越广,同样也在朝着5G升级。截至去年3季度,非洲已有27家运营商推出5G商用服务,其中就包括津巴布韦的一家运营商。Andy希望能尽快用上5G或者5G FWA服务,与外界保持畅通联系,也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跨越“使用鸿沟”让更多人“用得起”网络
  阿良是广东人,在南太平洋上的所罗门群岛从事五金生意已有多年时间,雇用了五六个当地人。
  对于当地的通信资费,阿良的感觉就是“贵”。他用的是当地一家名为SolKonet运营商的网络,“最便宜的套餐每月也要650所币(约合人民币554元),而且要一次性支付大约4000元人民币的终端费用,可用的流量只有30GB,而且网速也比较快,最高到50Mbps。如果用不限流量的套餐,那更加贵。”
  当地人按周结算工资,“我这儿普通的员工,每周发五六百元所币。对照他们的收入,通信资费着实不便宜。”
  ITU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出所罗门通信成本比较高,尤其是固定宽带,普通人真是“用不起”。ITU数据显示,所罗门固定宽带使用成本在人均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居然达到49.71%。换而言之,人们要想使用固定宽带,就要付出将近一半的收入。
  正因为此,所罗门群岛的互联网普及率比较低,一大半人口仍处于“离线”状态。
  印度洋另外一端的牙买加,则是另一幅景象。
  牙买加是加勒比海上的岛国,是“飞人”博尔特的故乡,也是“蓝山咖啡”的盛产地。今年29岁的刘林朋来自贵州遵义,五年前经熟人介绍,他来到了牙买加,在克拉伦登区的一家华人开办的超市里上班,干过收银员、售货员、派货员等等。
  Data Reportal数据显示,今年初牙买加的互联网普及率高达85.1%,远远超过66%的全球平均水平。这样的表现,超乎了很多人的预料。
  刘林朋对此却有着切身体会,这五年时间,他感受到两大显著变化。首先是收入的增长,他个人月均收入从当初800美元增长至2000美元,当地工人的周均收入则从7000牙买加币(约合人民币324元)涨至1.6万牙买加币(约合人民币739元)。其次是这里的网络水平不断提升,从3G已经升级至4G。
  “用户可以选择‘语音包’‘数据包’进行通信。比如‘数据包’,有多个档次,265牙买加币可购买5GB的单日流量,约合人民币12元,计算下来,每GB流量不到2.5元。另外,990牙买加币可购买7天25GB的流量、5200牙买加币可购买30天80GB流量包。”刘林朋说道。不过,在包括牙买加在内的加勒比地区,固定宽带连接和移动宽带连接之间同样出现失衡状况,只有不到10%的人口连接到固定网络。
  总体来说,所罗门和牙买加在网络连接方面差异很明显,这显示出降低宽带使用成本的重要性,只有让用户能负担起、用得起宽带,才能更好消除“使用鸿沟”。
跨越“能力鸿沟”尽享数字时代红利
  相比“接入鸿沟”“使用鸿沟”,“能力鸿沟”在很多时候被忽视了。实际上,跨过“能力鸿沟”同样重要。
  随着生产生活的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数字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通用技术,此时,让更多人具备相应的信息通信技术技能至关重要,比如应用互联网解决问题、创作内容、开展电商交易等,不会因为“不会用”而与互联网“绝缘”,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墨西哥,美洲电信和GSMA携手,针对部分处于“失联”状态下的贫困土著农村地区,通过数字教育平台Aprende向那些女织工们提供培训,帮助她们提升能力,比如如何进行数字营销、如何开展电子商务等等。在农村地区接受培训后,这些女织工定期被带到拥有免费宽带连接的社区中心,通过网络推广她们的编织产品。
  与此同时,一些政府、企业也在积极打造更容易操作、更具有安全性的数字工具,尽可能帮助当地用户享受数字时代红利。
  “在巴基斯坦,手机支付同样很流行,但和我们这边又不一样”,正在巴基斯坦白沙瓦探亲的佳申表示。AMA平台是巴基斯坦国家银行(SBP)、巴基斯坦电信管理局(PTA)、与无网点银行(BB)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等合伙推出的举措,目的是利用数字技术为用户提供快捷、简单、负担得起的金融服务。
  AMA业务推出后,拥有巴基斯坦身份证的公民都可以使用具有基本功能的手机访问数字银行账户,通过简单的数字代码即可访问十多家家不同的数字银行。通过输入4位代码,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账户进行交易,用户即使没有智能手机也没关系。
  巴基斯坦计划今年将AMA移动账户的数量从去年底850万个增加到2000万个,让更多人实现便捷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