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的关系网,那么记者的价值在哪里呢?
这是我学会思考的第二件事,一个成熟的记者,能力不仅在于采访突破。“风起于青萍之末”,记者要学会从细微之处发现新闻;也要“挑三拣四”,找到或者突破合适的采访对象,成稿更要成熟,不能依赖编辑。
我更满意我在《IT时报》后期的稿件,《主流国产手机现罕见指纹解锁漏洞或波及上亿部手机》系列报道、《阿里放水“养鱼”从“万能的淘宝”到“万能的闲鱼”》《携程又陷舆论漩涡:四星酒店调高至五星,店内洗漱品疑是被用过》,因为这些都是我独立完成的稿件。
我学会的第三件事,则是在离开《IT时报》之后。什么样的媒体,才是好的媒体?我的答案都是《IT时报》传递出来的价值观。不做浅尝辄止的报道,要有生命力的新闻,要现场、要独家、要深度;面对不公,要敢于报道,要为弱者、为远方,为无穷的人们发声。
《IT时报》拥有媒体人的风骨,腰板硬,不低头;《IT时报》的舞台是巨大的,永远放手让记者大胆尝试;《IT时报》后盾是坚硬的,不论任何纠纷,永远站在记者前面。
几十年来,无数的媒体,湮没在时代的变迁之中。但仍有一部分媒体人,守住媒体的“品格”,笔耕不辍地镌刻着有价值的文字。
我怀念在《IT时报》不舍昼夜的时光,痛苦地熬出无数篇报道的周三夜晚,在周四的早晨等到一句“写得不错”。从《IT时报》“出道”的记者,永远能“打”。祝福孕育无数个“我”的《IT时报》,穿过悠悠长河,奔向下一个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