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12 新闻产业-
12新闻产业
  • ·洋品牌水果搭上中国新零售快车
  • ·奥特斯财报亮眼销售额和利润增幅均创纪录
  • ·数字化:上海率先打造全千兆之城
  • ·美好生活,奋楫者先——2018“中建东孚”青浦半马圆满落幕
  • ·无标题

洋品牌水果搭上中国新零售快车

国内生鲜市场面临冲击果农应借助数字化手段提质降价

  

IT时报记者章蔚玮
  最近,来自美国、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越南等数十个国家的生鲜企业在杭州参与了阿里巴巴举办的F20全球生鲜峰会。这些向中国出口车厘子、蓝莓、苹果、柑橘及三文鱼的国外企业对中国市场表现出极大兴趣,中国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海外生鲜生产商的出口市场。而在争夺中国市场的这场竞争中,价格已经不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洋水果在中国受热捧
  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进口水果已经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并逐渐扩大市场份额。记者在一些生鲜超市内看到,牛油果、车厘子、蓝莓、芒果、香蕉等水果品类中,进口商品已占据货架的半壁江山。“这与国产水果价格不断上升,并且与进口水果之间的价格差距不断缩小有关。”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进口水果的市场版图也在加速扩大。
  根据2017年-2018年中国线上生鲜食品消费分析报告,101-200元是生鲜网购单均消费集中段。记者在京东生鲜平台上,对进口水果和国产水果的售价进行了简单对比:苹果,5千克山东烟台红富士一级铂金果售价63.5元,5千克新西兰进口姬娜苹果售价86元;脐橙,6个四川凉山州雷波脐橙售价40.8元,6个新奇士进口脐橙39.9元。可见,相同数量的优质国产水果和进口水果的售价相差并不大。“在中国市场,以我们品牌名义销售的水果总量超过我们实际生产量的十倍之多。”来自澳洲水果供应商Perfection Fresh的负责人Michael Simonetta透露,过去三年,他们出口到中国的水果数量在不断增长,除去国内93%占比外,剩下7%全部销往了中国和越南。但这依然满足不了中国市场庞大的需求,所以一批打着Perfection Fresh品牌的“假冒水果”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是除美国之外的第三大苹果销售市场。”来自美国Chelan Fresh公司CEO Thomas Riggan透露,他们每年出口苹果10万吨,其中1万吨销往中国。
  清洁的空气、水质是洋品牌生鲜果商讲得最多的故事。“生鲜出口是新西兰的支柱,如果失去绿色安全品质把控,新西兰就会死掉。”在新西兰Freshmax公司CEO Murray Mcallum看来,“安全”是他们与中国本土水果生产商竞争的重要筹码。
信息流传递是关键
  “高品质水果在中国国内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国内生鲜产业链瞅准机遇,在水果品质和品相上下功夫,也借机推高市场价格。”惠农电商研究院院长盛柯告诉记者,高价水果的背后包括了供应链在库存、损耗上的开支。
  如何用数字化手段缩短产业链的损耗,各家互联网公司不断在这方面进行摸索和尝试。在F20峰会上,阿里巴巴最新建立的云象供应链提出了生鲜供应零库存的想法。“以国外的樱桃为例,在没有采摘之前,消费者就开始下订单,成为采购樱桃的主导方,当樱桃到达中国后,不会有停留,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云象供应链联席主席、易果集团联合创始人金光磊提出,他们将尝试大数据模式下C2B的模式,来缩短生鲜供应链条、降低成本。
  这套模式中,信息流的传递是关键。据金光磊介绍,云象平台的流量渠道将覆盖阿里巴巴各大生鲜业务供应链,包括盒马、欧尚、联华。
  据了解,除阿里巴巴外,一些国内生鲜连锁巨头也在尝试通过预定量来倒推产量,从而更精准地把控供应节奏,降低损耗。“尽管洋生鲜品牌尝试C2B模式会对中国生鲜种植产生冲击,但长远来看是一种利好,让更多国内生鲜生产商重视数据化的生产方式,而不再是依赖滞后的信息来判断产量。”在盛柯看来,类似C2B的模式需要投入大量财力和人力,对中小果农依然遥远。据了解,目前国内大部分果农对市场了解依然滞后,来年种什么,依靠前一年市场情况来判断——前两年种苹果大卖,果农就集体种苹果,结果苹果供大于求,品质与价格齐跌。这样“盲种”的情况在农业圈不断周而复始地上演——于是就出现了消费端水果价格越卖越高,而供应链源头依然有农民因为水果滞销不断呼救的现象层出不穷。
  如今外国水果生产商已经搭上了中国新零售的快车,而在数字零售时代,国内生鲜果农要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来降价提质,依然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