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2 时报快评-
2时报快评
  • ·这个国庆,你住到别人家里了吗?
  • ·双十一前中通韵达圆通三快递涨价
  • ·无标题
  • ·AI时代的创业,请你真诚一些
  • ·无标题

这个国庆,你住到别人家里了吗?

  

■潘少颖
  又到了国庆黄金周,对于平时休假“捉襟见肘”的白领们来说,这是一个长途旅行的好时机,但吃饭、住宿、交通比平日价翻了N倍,不少热门酒店更是已经客满,对于旅途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住得有特色又便宜?于是,便火了共享住宿。
  “共享住宿”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将自己家里多余的空间“共享”出来,最近朋友圈里便常看到朋友们发布的公寓出租信息,但在更广泛意义上,目前主流的“共享住宿”功能是由民俗客栈、短租公寓在承担。
  这些民俗客栈、短租公寓价格比传统酒店便宜些,装潢和服务也往往更具当地特色,尤其适合老老少少一家人一起出游以及喜欢深度游的驴友,租个带厨房能自己做饭的两室一厅、三室一厅,比传统酒店的“标间”更温馨、方便。通过共享住宿,人们得到的不仅是一个住处,看到的不只是一地风景,更是两种不一样人生体验的相互交换。
  不过,共享住宿真的完美无缺吗?当然不是,在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中心近日召开的“引导和推动共享住宿行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上,专家以及从业者们对当下共享住宿业面临的诸如安全卫生、社区关系、物权法、适用性以及监管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各种建议。
  随着共享经济的不断成熟、文旅消费升级以及资本市场的热捧,游客对住宿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而民宿恰好满足了这种新需求,也正因此,共享住宿行业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进入者,形成了小猪、Airbnb爱彼迎、途家等一批企业。共享住宿如日中天,新近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约145亿元,比上年增长70.6%;参与者人数约为7800万人,其中房客约7600万人;主要共享住宿平台的国内房源数量约300万套;融资额约为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约180%。
  但是,巨大的交易额却掩盖不住身份的尴尬、规则的缺失,共享住宿是一种新型产业,行业服务标准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法律地位还是很模糊,大众更关注的是,共享住宿的安全是否有保证。此前,有消息称一对情侣在中国台湾地区旅行时通过Airbnb平台入住了一家民宿,结果却发现房间被摄像头偷拍,事情过去半年,耗费数万元,最终,检方起诉了房东。
  自从共享经济模式出现以来,“双刃剑”一直是它撕不下的标签。供给端的多元化、非标准化是这类平台对用户的主要吸引力,而另一方面,房东和租客都要面临安全问题,房东担心引狼入室,租客也担心羊入虎口。还有租客通常担心的卫生问题、描述与实际不符等问题,房东也担心碰到一些“粗暴”的租客对房内设施产生破坏。和传统酒店相比,由于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及约束条款,游客和房主都会存在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而这些也是共享住宿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再想得深远一点,如果共享住宿像“顺风车”那样把暧昧的“社交功能”拿出来炒作,说什么共享住宿能“邂逅另一半”,就更容易惹出乱子。安全是整个共享经济行业要严守的底线,一不小心,共享住宿可能会步顺风车的后尘。
  共享住宿的模式不仅在国内存在这些问题,国外的共享住宿也存在这些“通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民俗客栈、短租公寓不能长期处于无照经营、缺乏监管的灰色地带。所以,很多国家都开始行动起来。美国纽约市长白思豪近日签署了针对共享住宿平台监管的法案,将要求爱彼迎在内的平台公开房东信息,并向违法者处以高额罚款;日本也于6月中旬颁布《住宅住宿事业法(民宿新法)》,规定房主需向日本各都道府县等提交申请,才可经营民宿;欧盟、澳大利亚等全球多地也正在制定加强对共享住宿的法规,以避免行业乱象频发。
  正如与会专家所说,在共享住宿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政府部门需转变监管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实名认证、信用评价、预定入住、支付结算、安全卫生、房屋保养、服务培训等整个服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不能完全照搬传统酒店的所有监管模式,而是应该根据其特点,专门制定出资质审批、日常监管的一套规则,以确保房客的人身财产安全,以及社会人口管理的安全需要。只有早点在规则和监管上拾遗补缺、打好补丁,才能避免因漏洞存在而可能导致的种种危险。
  这个国庆黄金周,如果你正好选择了共享住宿,愿你有一次舒适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