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7 乐活电信-
7乐活电信
  • ·千兆第一城要来了魔都疯狂搓手等待待
  • ·两位电信员工上央视讲述通信40年变迁

本报曾报道的“最美寻呼姐姐”“大哥大放号小哥”走红

两位电信员工上央视讲述通信40年变迁

  

IT时报记者钱立富
  10月1日中午,央视一套播放了《相聚中国节·相约新时代》国庆特别节目,两位上海电信员工亮相,作为通信业快速发展历程中的见证者、亲历者,他们讲述的BP机、大哥大往事,勾起了观众的共同记忆,更感受到技术进步、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美好。
  没错,这两位上海电信员工正是本报之前报道中的主人公。在本报8月24日所报道的《激情燃烧的不凡岁月——上海电信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视频之“群英篇”》中,卜雯倩和凌斌双双亮相。如今,他们走上央视舞台,“最美寻呼姐姐”“大哥大放号小哥”的称谓也不胫而走,为更多人所知晓。
嘀嘀声再次响起“最美寻呼姐姐”惊艳亮相央视
  “有事Call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是人们的口头禅。嘀嘀声响起,大家会同时看向腰间,是不是自己的BP机响了,这是那个年代的独特印记。
  时隔多年之后,熟悉的嘀嘀声再次在央视的演播厅中响起。在节目现场,央视主持人体验了一回BP机的使用过程。“接通”了126寻呼台,很快听筒里传来甜美的声音:“您好,这里是126,请问你要寻呼的号码是多少?”……“请问你贵姓和回电号码”……
  不一会儿,现场响起了熟悉的嘀嘀声,一些人甚至不由自主看了下自己的腰间。
  甜美的声音来自于站在后台的卜雯倩。闻其声后,在大家的掌声中,“寻呼姐姐”卜雯倩和“放号小哥”凌斌走上台前。
  1994年,21岁的卜雯倩进入国脉126寻呼台做寻呼小姐。当时,寻呼小姐是令人艳羡的“白富美”工作,工资高,那时卜雯倩每月能拿到1000多元,比大学生挣得要多。不过要成为一名寻呼小姐并不容易,应聘者众多、竞争激烈,而且选拔非常严格,不仅要考专业技能,还要考物理、电工等方面的知识。卜雯倩当时考了满分,“我们要把100多个姓氏所对应的数字代码熟记下来,比如‘刘’,数字代码是16。等用户将姓氏报出来后,同时就能将其‘翻译’成数字代码,然后发出去。”卜雯倩回忆道。
  寻呼工作也是非常辛苦的,寻呼小姐差不多每10秒钟接一个来电,一天工作6小时要接2000多个电话,一些人开始不适应,在压力之下甚至呕吐。
  辉煌时期的寻呼行业是令人羡慕的,很多父母都想把女儿送去学寻呼。但这种辉煌也是短暂的,很多女孩还没毕业,寻呼业就开始衰退了。但是卜雯倩没有因此感到遗憾,因为现在变得美好,将来会更加美好。
曾经是身份象征“放号小哥”的大哥大“情缘”
  这次走上央视舞台,凌斌带来了四五部“古董”大哥大手机,“这是摩托罗拉8000,最老的一款手机。这个是摩托罗拉8500,是国内见到最多的大哥大手机。这是诺基亚的,这是NEC的。”对于每部老手机的历史,凌斌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流行万元户的说法。而一部大哥大手机售价2万多元,抵得上两位万元户的身价,着实不便宜。“当时一部大哥大的价格是21800元,一斤猪肉的价格1元钱,一部大哥大能买两万多斤猪肉,”凌斌说道。
  1995年是大哥大发展的高峰期,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当时上海长途电信局组织集中大放号。凌斌到现在还清楚记得当时的火爆场景,“很多人从附近的银行取好钱,拿着报纸包成厚厚的一沓,到我们这里来取大哥大。长途电信局从银行请了10名工作人员带着点钞机来到放号现场,上海武警的一个班来维持排队秩序。”
  不过随着移动电话的发展,使用人群增多,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哥大已不再姓大,逐步改称手机。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认识曾经那么红火的大哥大。
  在央视录完节目后,凌斌乘飞机回上海,不料在机场过安检时,他被要求打开行李箱检查,原因是安检人员发现箱子内有“不明物体”。凌斌打开箱子拿出了大哥大,年轻的安检人员还是有些懵,这像是手机,但是从来没见过。凌斌仔细向对方了解释了一番:这是过去的手机,是为了参加央视的节目。安检人员这才了解,然后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