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2 时报快评-
2时报快评
  • ·双11,一场理智与情感的“斗争”
  • ·无标题
  • ·深圳仲裁:确认比特币具财产属性受法律保护
  • ·路漫漫其修远兮,从“认清网游”到“认清电竞”
  • ·无标题

双11,一场理智与情感的“斗争”

  

■潘少颖
  无论是已经接近尾声的进博会还是即将开始的双11,一致的关键词就是“买买买”,大家的钱包都在蠢蠢欲动。
  今年是双11的第10个年头,似乎每年的双11都会产生新的交易额,过了“七年之痒”之后,战火依然越烧越旺。从今年双11的预热程度来看,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提前一个月开始一波又一波的预热,凡是电商平台都会来凑这波热闹劲,还有各种花式玩法缭乱了“剁手族”的双眼。
  从10月中旬到双11当天,天猫、京东、苏宁等电商妥妥地为你安排好了每一天,只需费尽心思、细细研究就能将优惠利益最大化,不过,最终得利者肯定是商家。尽管如此,很多消费者都早在半个多月前就进入了“临战”状态,列好计划表,领券领到手软,算账算到眼酸,购物车从空空如也变得快溢出来……或许,11月12日又将出现一个逆天的数字。
  老电商赚钱,琢磨出一年一次的秒杀;孤独的剁手族出没,一人一终端,3分钟可破百亿元纪录。双11依托于群众力量而产生的成绩,就像“可绕地球两圈”的奶茶一般魔幻。记得某一综艺节目中,歌手蔡依林自曝很喜欢网购,当媒体问她“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购买物品”时?她说“眼酸了就不买了”,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吴冠军谈及双11时表示,网络购物已是生命的一个关键部分、一个定义性特征,双11已经成为标示我们存在于当下的关键符号。
  这一切让我不禁想起今年下半年以来的一个热议话题——现在是消费降级还是消费升级。有人说,自进入2018年以来,生产榨菜、方便面、二锅头等产品的上市公司业绩表现良好,此外一些低价销售渠道受到消费者青睐,结论是消费正在降级。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说消费升级的主要逻辑在对生活质量的提升上,一方面顾客愿意稍微多花一点钱去提升品质,另一方面也是市场上大部分的品牌已经尝试过了,对“新”这件事要求更多。消费升级案例有很多,特别是吃的,传统啤酒变成了精酿啤酒、冰冻食品变成了新鲜食品。除了关注产品本身的功能和品质,大众开始关心使用体验是不是愉悦,有没有带来精神和审美上的满足等。
  聪明的商家打出了高质量消费的旗帜,当产品的功能被情感所替代,消费者的需求就变成了欲望,这两者有什么区别,说说现在的网红店现象就知道了,在餐饮界现在最流行的各种“网红美食”,让人心甘情愿地排队等上三四个小时,或许只为了一杯茶,或许只为了一个点心,然后还要各种拍照、发朋友圈。这就是商家的精明之处,他们制造出了排队很长的场景,由此引来了更多真实的、自发的消费者,但排队几小时吃上的东西真的就比其他商家美味、高质量吗?未必,很多网红店只是昙花一现,也有的网红店因食品质量不合格而被曝光。消费者光顾网红店只能说让自己的欲望得到了满足,或者说看到朋友圈刷刷刷的点赞,精神上得到了愉悦。
  消费是一个既满足物质需求又满足精神需求的过程,消费的过程既需要理智也需要情感。商家希望消费者的情感能战胜理智,而消费者则希望自己更多地能理智购物。
  或许双11就是考验理智和情感的时候,在下单前,“剁手族”总会这么安慰自己:这个包、这个衣服都是百搭的,钱嘛,就是用来花的,不如趁打折先囤着点,还是省钱了呢。不过日后,往往是收到了百搭款的包包、衣服“受宠”不久之后,就会“打入冷宫”压箱底,随后被遗忘,相信不少“剁手族”都有这样的体验,尤其是在一大堆优惠信息的轰炸下很难练就“金刚之身”。
  即将迎来狂欢的“剁手族”们,借用一句老话,希望大家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双11”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