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2 时报快评-
2时报快评
  • ·黄轩息怒,戏说《创业时代》里的通信戏
  • ·无标题
  • ·无标题
  • ·打热水发学分学生成“唐僧肉”App争相分羹

黄轩息怒,戏说《创业时代》里的通信戏

  

■王昕
  始料未及。
  在一部豆瓣评分仅3.4的连续剧中,主角炮轰我国通信业现状和监管的桥段意外走红,电信运营商再次扮演背锅侠,被迫“出演”剧中的反面角色,完美演绎了财大气粗、不择手段、扼杀创新的“邪恶势力”形象,引来网友骂声一片。
  由黄轩和Angelababy主演的电视剧《创业时代》是一部互联网创业题材的商业爱情大剧,其中黄轩扮演的主角创业开发了一款类似微信的即时通信软件——魔晶(魔晶的原型是Talkbox)。而剧中的电信运营商则扮演“大反派”,一心希望将魔晶扼杀在创业摇篮中。
  本来,《创业时代》的各种人物剧情设定都很轻松、欢快、荒诞,编剧、演员和观众全都毫无压力,只求开心即好。例如,剧中主角拿着新款美图手机、用着Win 10电脑,却开发着类似“微信”的魔晶App……换个角度理解,就好比网络游戏工程师一边玩着《王者荣耀》,一边开发《魔兽争霸》,又或是穷困潦倒的创业者骑着共享单车去上班开发“滴滴打车”。本来嘛,娱乐一点,轻松一点,无伤大雅。
  但偏偏就有人当真了。众所周知,影视剧中的内容都是“纯属虚构”的,拿着“虚构剧情”上纲上线,这样做法无异于拿《射雕英雄传》做中小学历史和地理课本,太不靠谱了。
  这里姑且就来个“戏里说戏”,“戏说”一下《创业时代》中的运营商桥段。
  例如,黄轩扮演的郭鑫年曾在剧中义正辞言地表示:“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明文规定,移动互联网语音需要通话牌照。”显然这是错的,法庭上义愤填膺的郭鑫年同学应该是搞混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之间关系。关于即时通信软件的资质牌照,国家当然是有明文规定的。
  《创业时代》剧中的魔晶App需要牌照,但不需要基础电信业务经营牌照,而是需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在这点上,如QQ语音、微信、米聊等都是拥有增值电信业务牌照的,否则绝对无法开展相关业务。
  又如,剧中郭鑫年抨击运营商的最高潮是——“垄断”,他慷慨陈词称,一切根源都是垄断!
  没错,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又被拿出来说事。垄断,这是个扣在运营商头上的老话题。回答这个话题,不能情绪化,只能用事实。
  我国目前拥有的民营宽带运营商,包括原有跨省经营ISP及驻地宽带运营商一共不下数百个,用户数超过4000万;而移动方面,由互联网公司主导的腾讯大王卡、小米米粉卡、阿里大鱼卡等早已成为通信用户青睐的新型互联网手机卡,办一张手机卡,除了移动、电信、联通外,用户至少拥有十几种选择。
  再换个角度来看,从我国通信发展史来看,一开始邮电本就由国家独家经营,但后来一系列重组发展历程都可以说是“打破垄断”的过程,国家选择了通信这个高科技行业,进行市场化的试验。所以,在打破垄断这件事上,三大运营商绝对是走在央企和国企最前列的。
  随着三家运营商之间市场竞争的加剧,虽然一些老百姓仍在口口声声称运营商“垄断”。其实,他们殊不知运营商价格战之惨烈丝毫不逊于互联网公司,虽然消费者对红包、外卖免单、打车券更有好感,但其实运营商投入一点也不比互联网公司小,只不过补贴方式不同罢了。
  按说这篇文章不值得写,根本就是在虚幻中讨论现实,但舆论和一些自媒体实在太疯狂,拿故事当新闻、拿台词当事实,利用消费者情绪化的心理,创造一场场舆论狂欢。
  最后,再跳开一步看这个话题,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博弈由来已久,这不仅仅是“魔晶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摩擦,往大了说,OTT(互联网跳过运营商为用户提供服务)更是全球通信业和互联网业的“恩怨”。
  不仅仅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对运营商的业务和网络造成冲击,曾经的VoIP网络电话、BT下载、Skype等都曾引发运营商的不满、封杀,甚至诉诸公堂。例如欧洲运营商就干过粗暴阻断互联网电话服务提供商网络的事情,而美国运营商也曾做过不停对Skype下绊子的丑事。与魔晶相似的Skype应用在海外屡屡受到封杀,发展之路异常坎坷。
  相较之下,唯独中国运营商从来没有对OTT互联网服务进行过大肆干预,可以说,中国运营商的开放态度,正是我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没有了运营商巨头的不断压迫,中国互联网OTT类型公司的日子要比海外好过得多。中国运营商与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间就是路与车的关系,运营商修路,互联网公司开车,路修得越好,车子跑得越快。
  不管在《创业时代》剧里还是剧外,互联网公司和电信运营商的关系都是“合则两利、分则两败”。
  各位电信、移动、联通用户,对了,还有《创业时代》里的郭鑫年同学,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