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3 新闻产业-
3新闻产业
  • ·无标题
  • ·超300城“市民中心”搬上支付宝
  • ·《鼠疫》《血疫》等书登上热门榜单
  • ·上海“五五购物节”将至苏宁推“超级百亿补贴”

无标题

  

上接01版
  但在星座建成之前,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黑洞。
  3月28日,近轨卫星领域的明星公司OneWeb申请破产保护,在花完34亿美元融资之后,它“断粮”了。“猜猜有多少卫星通信网络没有破产?”“零。”这是马斯克的回答。
  2015年以来,中国陆续有民营企业进入火箭和卫星发射领域,但与马斯克相比,成本居高不下。
  资料显示,Space X星链计划中的一颗地轨卫星制造成本在100万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700万元左右,一颗卫星重约260公斤。
  但在国内,一颗10公斤的小型近轨卫星最便宜售价也要几百万元人民币,“如果重量高达200公斤,售价在千万级。”微小卫星研发制造商微纳星空的CEO高恩宇告诉《IT时报》记者。
  组建一个巨型星座意味着至少成百上千,甚至数万颗卫星,前期投资巨大。
  同样,发射卫星也不便宜。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提供火箭搭载服务的主要有两家企业: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航天科技旗下长征系列火箭大多执行国家级大型发射任务,而航天科工旗下快舟系列是小型固体发动机火箭,因此搭载快舟系火箭的费用相对低点。”
  光大证券研报显示,快舟一号甲是国内具有商业优势的一款火箭,如果发射低轨卫星,发射成本为10000美元/公斤。而Space X猎鹰重型火箭的发射成本不过1400美元/公斤。
  高恩宇表示,国内发射卫星需要经过9个月到1年的审批,而且不允许国内卫星搭载其他国家火箭发射。
  另一重门槛是技术。
  南京世域天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CEO郭正标坦言,从研发到制造,卫星行业都有技术门槛。
  如果把卫星向地面传输信号想象成从高空中洒水,落地的水滴如同地面用户接收到的信号,区域内水滴越多,说明用户接收到的信号更强。因此如何让水滴聚焦在某一区域,是卫星研发、设计厂商需要思考的难题。
  在这个重资产、重技术的行业中,能否诞生中国版Space X?
  天风证券认为,我国或将加速跟上全球卫星互联网建设进度、社会发展战略价值以及卫星轨位资源的竞争。中国版的Space X会以战略制造业巨头+通信技术巨头+传统电信运营商巨头+新兴产业巨头的集团化模式运作。它预计我国或诞生1-2家世界级卫星互联网企业,或需8年入轨1.1万颗卫星。
吉利入场
  和马斯克一样,李书福也有一个太空梦。
  今年3月3日,台州吉利卫星项目正式开工。而在上周五(4月17日)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在微博透露吉利要招火箭总师的信息。
  此后,猎聘网晒出吉利旗下时空道宇招聘信息,其中卫星荷载设计师月薪2.5万元以上,而火箭总工艺师的月薪为2万元至2.5万元。
  吉利方面相关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吉利主要做卫星业务,今年年内会以一箭双星的形式发射两颗低轨卫星,主要用于导航增强验证。
  一切似有预兆。去年11月,箩筐技术宣布吉利科技4250万美元投资及公司发行的普通、优先股已促成完成对易图通51%股权收购。而易图通具有国家甲级测绘资质,是国内主要的地图公司之一,在汽车前装市场占份额约24%。
  厘米级的高精定位车载导航,是吉利动作背后的原因。吉利方面表示,相比于互联网企业,年销售量过百万的吉利在导航测试方面更有优势。
  不过,吉利方面没有对外透露有关星座计划。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吉利需要发射更多低轨卫星。
  投入大量资金做卫星只为了推出导航、地图业务,这似乎并不是一笔划算的生意。或许吉利的野心不局限于此。
  记者发现,箩筐技术公告称,收购易图通后起业务将拓展至自动驾驶HD Map、智慧交通等领域。“要实现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达到车道级、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些通信可以通过低轨卫星实现。但由于信号从卫星传输至地面仍有时延,因此现实场景中还要地面增强基准站和5G网络来实现。
  5G+低轨卫星,是无人驾驶不可或缺的环节。或许这也是看得见的未来。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信息中心乔川龙曾表示,在卫星基站、地面站、5G承载网、核心网等新基础设施支撑下,5G+卫星互联网下的智能公交会催生出更多万亿级的新产业。
  这后续是吉利对未来的布局,依赖于5G和卫星互联网的融合。
5G+卫星,成熟了吗?
  今年1月16日11时02分,民营航天公司银河航天发射了一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在各种媒体报道以及银河官网中,这颗卫星被称为“5G卫星”,银河航天将建设一个覆盖全球的天地融合5G通信网络。
  正在建设得热火朝天的5G如果和卫星互联网相融合,完全解决网络覆盖难题,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前景。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乘坐飞机时,乘客们往往遇到飞行期间无法上网的难题,如果通过卫星连接上网,手机信号不会中断。出国旅行时,如果办理了5G+卫星套餐,可以实时连上网络,不需要再交付国际流量漫游费,公海上邮轮上网也不再心疼资费。
  在郭正标看来,这一切都会成为可能。
  相较封闭状态的3G、4G,开放的5G天然拥有与卫星宽带网融合的基因,从2017年发布5G R14起,3GPP便开始展开卫星通信研究工作,并提出了5G+卫星互联网的应用场景。目前,卫星互联网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天地融合通信、全球互联、大规模物联网。
  不过,《IT时报》记者从3GPP SA1副主席夏旭那里了解到,5G与卫星融合的标准将在R17 WID阶段确立,目前是由一家法国公司泰雷兹集团(THALES)在牵头制定标准R16 TR 38.821(5G NR支持非地面网络的研究规范)。受疫情影响,3GPP决定将5G的R17标准冻结推迟到2021年12月。
  SaT5G是另一条融合卫星与5G的道路,项目由欧盟委员会资助,2019年6月,项目团队在西班牙巴伦西亚举行的2019年欧洲网络与通信会议(EuCNC 2019)上宣布成功演示5G卫星系列操作,其目标是未来卫星系统可能在卫星链路上应用5G NR。不过,SaT5G目前还未正式商用。
  在5G标准还未确定时,银河航天的5G卫星如何定义?截至发稿,对方并未回复记者的采访需求。
  九天微星创始人兼CEO谢涛告诉记者,低轨卫星特性是距离远、延时大、移动快、换区频、跟踪难,因此5G基站和低轨卫星融合时,一定要在5G通信协议和体制的基础上做优化,从而解决由以上低轨卫星特性引起的时间同步、频率同步、小区切换以及动中通等技术难点。
  目前近轨卫星主要包括两类:透明转发弯管卫星和星上处理卫星,两种卫星各有特点。弯管卫星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功能更像一个光纤节点放大器或者是射频拉远单元。目前大部分低轨卫星运营商都选择了弯管类型,但缺点在于不能实现星间通信,必须需要大量强功能地面站进行信号收发。“未来趋势一定是星上处理卫星,可以将信号进行物理层处理,从而获得更多通信增益,降低终端功耗,延长使用寿命。今年九天微星会在做好弯管卫星的基础上,投入研发力量,在星上处理卫星方面做深度技术布局。”谢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