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2 时报快评-
2时报快评
  • ·在线教育是“搅局”还是“破局”?
  • ·无标题
  • ·无标题
  • ·付费79年小心“自动续费”

在线教育是“搅局”还是“破局”?

  

■潘少颖
  暑假,对于孩子来说,并非以完全“放羊”的姿态在家里“葛优躺”,甚至被“虎爸虎妈”们视为是弯道超车的机会。也因此,不少孩子不是在教育机构上课,就是在去教育机构的路上。
  往年,很多双职工父母会为孩子选一个暑假日托班,早送晚接。但今年,延续了疫情期间的线上课程模式,暑假里,很多孩子在家继续上在线教育平台的网课,免去了奔波和接送问题。
  实际上,助推这一现象的,不仅是疫情,还有善于看准风口乘风破浪的平台。在不少游戏中,在线教育平台的广告势如破竹,“高分作文”“速算法则”“学霸课堂”等宣传词语充斥着家长的眼球,9元5节课加一套教辅让望子成龙的家长心甘情愿掏钱,不少家长群中刷屏的都是拼课二维码,一些大型综艺节目中也可以看到大量的广告植入。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仅今年6月,猿辅导线上投放费用达4.75亿元,学而思网校线上投放费用达4.18亿元,作业帮线上投放费用达2.2亿元,尚德机构线上投放费用达1.36亿元。
  一波波“洗脑式”的宣传,总归会有家长“入圈”。我有一位家长朋友在学而思培优、猿辅导、作业帮等各种平台上都领取了免费课程,“大半个暑假快过去了,这些课程还没看完,也不知道效果怎么样,能学到东西最好,学不到也不心疼,反正是免费的。”这位家长坦言,线上课程虽然有一定优势,但却永远无法代替线下课堂,师生互动、监督跟进、个性化教育等都是线上课堂目前都无法改变的弊端。
  理智的家长静下心来想想,哪有三五节课就能把孩子训练成神童的,9元5节课加一套教辅只是一个“前奏”,进了班级的微信群、上完这些接近免费的课程后,接下去的“洗脑”才是“高潮”,想要继续学下去,就得“掏腰包”购买正式续约课程。因此,花了9元之后,大多数家长又掏出了几千元的学费,这些平台继续以“优惠时间快到了”“再也没有这样的力度了”鼓动更多的家长报名,平台获客的目的达到了。
  9元钱的低价课还包含教辅资料和运费,再加上大规模的宣传营销,对于需要现金流的在线教育平台来说,肯定要有回血的举措。因此,今年的一大变化是,线上课程价格全面上涨,平均上浮范围在10%至80%之间,是在线教育行业5年来首次全面提价。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否认在线教育存在的意义,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很多家长从此前的不看好在线教育转变为接受并愿意尝试。
  后疫情时代,各行各业都经历着剧变,有的受重创,有的在崛起,线上教育就是属于崛起中的典型。有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有超过两万家在线教育相关企业注册成立,平均每天新增140家。互联网公司更是不会错过这个风口,字节跳动近日上线了两款教育App,分别是“学浪”和“清北小班”,还在招聘网课教师,开出了“年薪200万,上不封顶”的惊人福利。
  有媒体报道,前几个月,深圳盐田一位语文老师在学校复课之际选择辞职,这位从教31年的高级语文教师放弃了等待退休,在网上直播授课,一个月进账200万。
  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众筹名师”:“人人献出一分钱,就能雇得起百万年薪的名师。”
  对家长和孩子来说,无需花费大价钱就能找到名师;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不必担心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失业,甚至可以把道路越走越宽。实际上,线上教育要求更强的规模效应,对老师的授课要求更高,老师们需持续创造课程的吸引力,百万年薪不是那么好赚的。
  线上教育的迅速扩展像极了当初红极一时的共享单车,但是共享单车如今的结局也应该要给线上教育以借鉴,“向线上转型”并不是万能解药,如果仅是简单粗暴的“蹭热点”“赶风口”,把线下课内容Copy到网上播放,那结局势必会像摊在地上的共享单车。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谈到在线教育时曾说,一些创业者把“教育+互联网”作为创业方向,但是,没有搞清本质是“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在俞敏洪看来,教育才是本质,先有优质的教学产品、教学内容、布局和服务,再回到“+互联网”才是比较靠谱的。没有实质性的教育内容,只是通过裂变式营销,教学质量传递不到位,早晚会出现问题。的确,对规模经济的依赖,导致在线教育平台多侧重营销而忽视服务,教学质量是最大的问题,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中也有在线教育平台上了“黑名单”。所以,家长们,还是要保持理智的心和冷静的头脑。
  更现实的问题是,既然是商业平台,盈利是其最终追求的目标,但想要获得营销和盈利的双赢并不容易。用低价吸引客流的背后,在线教育平台的亏损规模亦十分可观,用融资来充血能坚持多久?
  不容忽视的价值,同时也面临不可小觑的挑战,在线教育有了风口,也要有“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