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5 特刊-
5特刊
  • ·寻找万里夜空中的“拉姆扎电波”
  • ·是战友,让他屡次化险为夷
  • ·一份异常珍贵的“招生布告”

寻找万里夜空中的“拉姆扎电波”

  

记者札记
  有一段时间,我痴迷于寻找神秘的“拉姆扎电波”。
  佐尔格,著名的“红色谍王”,扭转整个二战进程的“关键先生”,他一生中最精彩的故事,自上海而始。
  自从《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主编苏智良教授向我介绍了佐尔格后,一个疑问便始终存在于脑海中,他从哪里发出的电报?在上海红色通信发展的历程中,“拉姆扎小组”又起到什么作用?
  我一头扎进历史的故纸堆里。“从大街沿着长长的未经修饰的花园路一直走,然后拐弯走上另一条花园路,就直接通到家了。”鲁特·维尔纳在自传《谍海忆旧》中如此描述自己的家,霞飞路(今淮海中路)1676号,这里是“拉姆扎小组”的聚会之地。鲁特在书中讲到,佐尔格当年曾将一部电台装在大箱子里藏在了她家。
  可实地走访之后,如今的淮海中路1676号是一间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居民楼的底楼商铺。旧居被拆了吗?
  在图书馆里,我翻阅了《卢湾志》上新旧小区和路名的对比,查阅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各方绘制的上海老地图和1989年出版的上海市商用地图册,最后从一份回忆录中找到一张绘制于20世纪40年代末、林森中路(今淮海中路)与湖南路交叉区域的详细地图。经过与现场走访的情形比对,我发现,淮海中路上一栋建造于1925年的花园洋房,极有可能是当年鲁特家的旧址。
  这种层层揭晓谜底的过程,令人着迷,也让我真正理解了苏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的那句话:“对城市历史文化现象的解读,需要以时间和空间为坐标,探究上海为何是红色起源地,就必须研究建筑物在实践中的空间感。”
  但这并非佐尔格的全部。
  在《佐尔格案件》《谍海忆旧》《左尔格在中国的秘密使命》等书中,佐尔格“狡兔三窟”。通过对书中内容综合分析,我发现,除了辣斐德路(复兴中路)上的公寓,佐尔格还有可能住在福开森路(今武康路)上的一座大楼里、今天北京西路石门路附近的王家沙花园(已拆)。在虹口,他也有自己的据点——山阴路145弄花园里2号,佐尔格一生中最亲密的战友——尾崎秀实住在这里。
  一个初夏的晌午,我来到尾崎秀实居住的花园里,对面便是鲁迅故居,山阴路132弄(原施高塔路大陆新村)9号,鲁迅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三年。不过,尾崎秀实和佐尔格住在这里时,鲁迅应该还住在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2079-2099号)的拉摩斯公寓。
  佐尔格认识鲁迅吗?至今没有证据,但这的确是个令人充满遐想的问题,至少鲁迅与鲁特·维尔纳、史沫特莱、尾崎秀实等“拉姆扎小组”成员都是好朋友。1931年12月15日,鲁迅在日记中写道:“夜得汉堡嘉夫人信,并赠海婴玩具一件。”送礼物的汉堡嘉夫人,便是鲁特·维尔纳。
  当然,“拉姆扎电波”最可能发出的地方是虹口区的某栋三层楼房,佐尔格的“御用报务员”克劳森曾居住于此,但具体的门牌号,至今仍无资料透露。
  两个月后,我放弃了对“拉姆扎电波”的寻找,就如近百年前没有人能捕捉到它的踪迹。
  万里电波万里长,从石库门到红场,这个神秘的电波,依然隐藏在历史帷幕下。只有那个明媚的午后,日共党员、“佐尔格小组”(佐尔格在日本成立)成员,中西功曾经住过的山阴路124弄28号门前,一只乌龟在慵懒地爬着,享受和平岁月的静谧。
  记者郝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