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V2 时报快评-
2时报快评
  • ·特斯拉大幅降价,跟还是不跟?
  • ·无标题
  • ·无标题
  • ·最高法:审理电商平台大数据杀熟案件
  • ·硅谷“地震”:微软、谷歌、脸书三巨头,惨、惨、惨

特斯拉大幅降价,跟还是不跟?

  

■潘少颖
  似乎已经适应了涨价,一旦降价,迎来一片哗然。10月24日,在经历了“六连涨”之后,特斯拉突然宣布降价,降幅最高达到了3.7万元——Model Y长续航版从39.49万元调整至35.79万元。即使是降幅最小的Model 3后轮驱动版,降价幅度也达到1.4万元。这次降价直接让Model 3和Model Y车型来到了今年售价的最低位,仅高于元旦第一波涨价之前的售价。
  因为这突如其来的降价,网友们吵翻了。尤其是那些刚提车的车主,觉得自己成了“大怨种”。“31.69万元提车,3个月血亏3万元”“无语,提车1个月降1.4万元来”……当然,“退差价”这事对于特斯拉说是不存在的。
  在当前电池原材料成本上涨以及芯片短缺等问题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为什么特斯拉会选择降价?
  一方面是因为成本的下降,特斯拉的平均生产成本在近几年不断降低,特斯拉投资者关系主管马丁·维查在2022年9月召开的高盛科技峰会上表示,2017年特斯拉每生产一辆车的成本为8.4万美元,但在近几个季度则已经降到3.6万美元。
  另外一个原因是,以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为例,虽然特斯拉营收创单季历史新高,但仍低于华尔街预期,关键原因就是销量不振。有业内人士认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提升产能的同时,车型需求量已出现放缓迹象,需要通过价格调整进一步刺激销量,降价提高销量的方式能充分释放产能。有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交付量为90.86万辆,距离完成150万辆全年销量目标,相差近60万辆,这也意味着,要完成目标,最后一个季度,特斯拉要全力冲刺销量。有趣的是,特斯拉和比亚迪今年的年销量目标都是150万辆,目前比亚迪已经领先了特斯拉近28万辆,特斯拉无法再“安逸”下去。
  可以说,在中国市场,因为中国车企的“阻击”,特斯拉从一开始的“独占鳌头”到现在的“四面楚歌”。目前,国内同级、同价位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有能力挤压特斯拉的增长空间,这也倒逼特斯拉必须以降价来维持和提升自身的销量数据,近年来不断涌入的新品牌也均以特斯拉为目标。或许,无可奈何之下,特斯拉也采取了“以价换量”的措施,给予资本市场信心,以提振股价。
  特斯拉降价,就像投掷在湖面的一枚石子迅速在周围激起了一圈涟漪,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因此而打起价格战吗?
  在消费市场,不少用户也在期待车企们能有降价活动。虽然业内的确在推测,一些新能源车企迫于压力,可能也会在近期推出相关优惠活动或调整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但目前的情况是,尚未有车企在特斯拉之后跟进。
  去年7月初,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特斯拉Model Y标准续航版在国内官网上架,补贴后起售价为27.6万,较之前推出的长续航版足足降价7万余元。随后,不少新能源车也纷纷降价,像宝马新能源车型iX3大幅降价7万元,沃尔沃针对新能源汽车中标客户,推出“首次到店试驾XC40纯电版,就送500元京东卡”的活动,北京汽车则推出EU5北京特供版,赠送4000度充电桩电量和最高2万元置换补贴等优惠,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能提高购买转化率。
  销售额、毛利率均高的头部车企做出这样的市场销售计划,带给国内车企肉眼可见的压力。对于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跟不跟进是“两难”的选择,车企们很“纠结”,不跟进降价,少了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关键因素;跟进降价,大多数新能源车目前都处在“赔本赚吆喝”的阶段,降价无疑会雪上加霜。毕竟特斯拉有丰厚的毛利率,降价空间大,但国内新能源品牌大多都是靠低毛利甚至是负毛利来换取市场销量。从这点上来说,特斯拉“降价”这一举措会给国内车企降维打击,导致其盈利之路更加漫长。
  此前,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公开表示,动力电池成本占汽车总成本的比例越来越高,除了特斯拉,新能源整车厂都是亏损的。
  临近年底,此番特斯拉降价之举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冲击波”,或许仍待市场给出答案。虽然有政策的扶持,但新能源汽车不仅需要面对同业竞争,也需要面临来自传统汽车巨头下场混战的局面,路会更加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