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申办是汇聚全市政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及社区服务的“总窗口”,数据连“通”,业务“通”办。在手机里,你可以看到一个“虚拟而真实”的上海。
2023年底,《IT时报》举行“数字上海十大场景”评选活动,“上海社区云”小程序获评“数字社区创新奖”,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基层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化,不仅是一个技术平台,更是一种智慧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实践。
社区,是每个市民每天的归宿,2023年4月7日,《IT时报》刊登的《在“云”上的一场邂逅》一文中提到,开居住证明、了解社区活动、参与社区管理,甚至求医问药、找回遗失的物品,都可以在上海社区云上体验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感受“上海速度”。这种全方位、精细化的服务,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更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还有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医院,永远摩肩接踵的医院、永远抢不到的专家号、永远排队三小时看病五分钟……现在,因为有了线上多渠道挂号,比如随申办、健康云等政务App或者各医院的公众号,不仅挂号方便了,查看报告、复诊都“迁移”到线上,数字技术正一点点改变人们的就医感知。
2021年3月,《IT时报》记者曾体验华山、瑞金、中山等上海知名三甲医院的预约挂号、付费签到等各种功能,大多数医院都可以在线完成全流程线上操作。健康档案管理和在线复诊是当时互联网医院最主要的两大诊后应用,患者的每一次就医记录都会被保存在互联网医院平台,通过健康云,可以查看门诊、住院记录、用药清单、检验检查报告等;在线复诊将社区医院的“延伸处方”进一步延伸到了家庭,患者不仅能收到“延伸处方”的常用药,还能配到三甲医院的特色药。
截至2023年9月,上海已将227家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向市民提供线上预约挂号、线上专科咨询、在线复诊、在线开方、医保线上支付、药品配送到家等便民服务。
2020年11月25日,上海首次确定将“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并将2035年的城市目标明确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数字化连接着这座超大型城市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条“神经元”、每一根“血脉”。未来,越来越多的政务事项将实现全程网办、不见面办理。
吴健告诉《IT时报》记者,智能化、普惠化的服务是随申办追求的两大方向。所谓智能化,要从“人找服务”变成“服务找人”,“用户进入随申办,系统就能通过用户所在的社区,推送相关的活动和服务等。”此外也要借助大模型的力量,推动“免申即享”“随申码”向“城市码”转型、交互式服务等各种智能服务,实现千人千面。同时,还要覆盖更多人群,包括老年人、外籍人士、残障人士等,实现普惠,让政务App从“可用”到“常用”“爱用”。